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大江日夜奔流不息,騷客內心悲憤不已。
只是想到離京城路程已近,終于明白回西府道路更長。
秋夜星空已泛動微微曙色,水邊寒渚還是那夜色蒼茫。
借曙光伸長脖頸遠望京城,城內宮墻正與我遙遙相望。
月光灑落在宮殿之上,星辰垂掛在宮殿下方。
馳車來到京城南門之外,卻想再看見荊州的太陽。
飛轉的太陽尚不可聚見,何況與眾同僚分隔兩鄉。
風云之間鳥兒還能展翅飛翔,江漢阻隔卻沒有可走的橋梁。
小鳥兒常怕遭受鷹隼的襲擊,正像那秋菊怕嚴霜摧殘一樣。
告訴那張網捕鳥的小人吧,我已經高飛到寥廓的天上。
注釋
暫使下都:指謝脁因小人密告而奉齊武帝之令由荊州隨王府還都。都、京邑均指南齊都城建康,即今南京。新林:浦名,在今南京西南。西府:指蕭子隆的荊州隨王府。
未央:未盡。
關山:指京城近郊的山。
秋河:秋夜的銀河。耿耿:明亮。
引領:伸頸。
宮雉:宮墻。
金波:月光。麗:附著,照耀。鳷(zhī)鵲:漢觀名,借指金陵宮殿。
玉繩:星名。建章:漢宮名,亦是借指金陵宮殿。
鼎門:相傳周成王定鼎于郟鄏(今河南洛陽西),名南門為定鼎門。這里借指金陵南門。
昭丘:楚昭王墓。在荊州當陽縣東。陽:太陽。
馳暉:指太陽。
梁:橋梁。
鷹隼(sǔn):兩種猛禽。這里比喻讒佞邪惡勢力。
委:枯萎,凋零。
罻(wèi)羅者:張設羅網的人。指惡語中傷者。
寥廓:指廣闊的天空。
參考資料:
1、王友懷 魏全瑞.昭明文選注析:三秦出版社,2000年:289-290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創作背景
作者二十七歲時為荊州隨王蕭子隆文學,深受賞識,長史王秀之出于忌恨,常欲羅織罪名加害于他,兩年后,即南朝齊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秋,作者因讒言被召回京都。這首詩就是作者在離荊州返京都的途中寄贈在荊州西府的同僚們的。
參考資料:
1、程怡選.漢魏六朝詩文賦: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477-479
謝朓簡介
唐代·謝朓的簡介
![謝朓](/d/file/p/25e0181db52382314028fb159143fce1.jpg)
謝朓(464~499年),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朓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于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 ? 謝朓的詩(30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