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塊玉·馬嵬坡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楊貴妃酣睡初醒的神情仿佛是晚春的海棠花一般,唐明皇恨不得放在自己的手心里觀賞把玩。那只《霓裳羽衣舞曲》便是中原最大的禍患,不是因為這個楊玉環,引起那位野心家安祿山的垂涎,怎么會發生那么大的動亂?唐明皇也就不會知道蜀道有多么難。
注釋
睡海棠:比喻楊貴妃。
明皇:指唐玄宗。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傳楊貴妃善舞此曲。
玉環:楊貴妃字玉環。
祿山:即安祿山。
蜀道難:指安祿山攻入潼關,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之事。
四塊玉·馬嵬坡鑒賞
馬嵬坡又名馬嵬驛,在今陜西省興平縣西北。唐玄宗寵愛楊貴妃,荒淫誤國,釀成“安史之亂”。安史叛軍攻破潼關,唐明皇倉皇向四川逃難,路過馬嵬驛時,扈從的禁衛軍嘩變,求誅楊氏以謝天下。玄宗為了穩定軍心,被迫縊死楊貴妃。這首小令以曲寫史,意在總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此曲前半敘事,后半議論,借唐玄宗與寵妃楊玉環終日游戲作樂,發出了興亡之嘆。全曲造詞清新、暢達自然,后世流傳甚廣。有人認為作品對楊玉環的責備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歷史觀的局限,仍有“女人禍水”的消極思想。其實這是此類話題的傳統論見,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禍首是誰,“恨不得”一句已經透盡個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罷了。
馬致遠簡介
唐代·馬致遠的簡介
![馬致遠](/d/file/p/ecb842032b8f56847dac32fd17fea9ed.jpg)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 馬致遠的詩(10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