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情若連環創作背景
這首詞選自明朝萬歷刊《重編東坡先生外傳》卷八十三,《全宋詞》未錄。是北宋詞人蘇軾于早期所作,為描寫古代女子思戀情人的閨情詞。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753
沁園春·情若連環鑒賞
整首詞善于鋪敘,在有條理、有層次的鋪敘之后,突然插入一筆,由一方設想另一方,構成“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的妙境。
上片首句“情若連環,恨如流水”,起調是一組并列對句,以連環、流水為比,說此“情”、此“恨”不斷無休。接著以一組扇面對句,說相思的具體情狀。依律,這組扇面對句,當以一領格字提起,此處連用兩個“也”字,用以鋪排敘說,一曰瘦,有如宛約一般,腰圍減損,再曰鬢發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見二毛而發愁?!翱偸恰倍?,卻以散句入詞,接下句,均為直說,點明上文所說“瘦”與“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好事”,當指男女間歡會等情事。因為時時刻刻惦記著這許多情事,無法自主,所以才有這無窮無盡的“情”與“恨”。最后,詞進一步點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歡”與“后會”,前歡已是杳無蹤跡,不可追尋,而后會又遙遙無期,難以預卜?!拌描谩?、“悠悠”,與“連環”、“流水”相呼應,將所謂“情”與“恨”更加具體化。上片說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況。
下片變換了角度與方位,既寫主人公一方,又寫對方,并將雙方合一起寫?!澳;谏蠈訕?。謾惹起新愁壓舊愁?!笔沁^片。一方面承接上片所說相思情景,謂怕上層樓,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舊愁”;一方面啟下,轉說當前的相思情景,新愁與舊愁交織一起。詞作說當前的相思情景,先說主人公一方,說主人公如何寫情書,寫好情書如何密封,封好以后如何秘密投寄“重重”,謂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秘密之意,又表明數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同時,詞人說相思,還兼顧對方,料想對方接到情書,當如何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傲稀弊置髦^假設。至此詞戛然而止,言已盡而味有余。
這首詞以鋪敘手法說相思,反反復復地說,雖只是“相思”二字,卻并不單調乏味。能有這樣的藝術效果,除了真切體驗之外,還在于善鋪敘。作者善鋪敘,就是在有條理、有層次的鋪敘之后,突然插入一筆,由一方設想另一方,構成“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的妙境。這種作法是從柳永詞中學得來的。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d/file/p/15791ffa9f2e4fdffa6a818acd42d395.jpg)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洞仙歌 湖天望月
柳家井畔,感傳書無路。霧閣荒唐吊龍女。便一枝、橫竹吹入湖煙,平波上、驚起老魚秋舞。
下界忒無聊,我勸銀蟾,飛到人間最空處。身世玉壺中,詩意高寒,曾遍染、湘天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