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平泊舟鑒賞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夏夜泊舟所見的景色,境界闊大,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在作客他鄉時的那種孤獨寂寞,相當敏感,對身邊的防范和感應都達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
“客舟系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氣涼”,詩人在一個月光明亮的夜晚在柳陰旁泊舟,只覺得湖光月影映照著船篷,帶給人絲絲的涼意。這句寫出了詩人在船篷中,卻明顯感覺到外面的湖影水氣帶給自己的涼意。后面兩句說月光被搖碎,讓人心酸不已。對于詩人來說,這月光或者代表著他的理想,或者思念。這讓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別離居多,也許詩人正在面對一場別離,這讓詩人覺得悵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
夏夜中的涼爽是令人感到舒服的,這時詩人走出船篷來“尋涼”了:“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詩人見到的是萬頃湖面上水波動蕩,搖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聞到的是陣陣荷花的香氣傳來;感到的是微風拂面,夜露濕潤。短短兩句詩寫出了三種感覺,相互作用,“月光”、“風露”、“荷香”,都是使人心生涼意的事物,放在一起,營造了一個令人心曠神怕的“清涼世界”。“萬頃”、“一天”對仗工整,境界空曠悠遠。
黃庚簡介
唐代·黃庚的簡介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em>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 ? 黃庚的詩(341篇) 〕猜你喜歡
自容趨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葉扶疏行人庇賴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
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