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辭三首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微揚清音,輕發皓齒,好似東鄰子歌唱北方佳人之曲。
且吟《白纻》與《綠水》詩,長袖翩翩,拂面為君起舞。
猶如寒云夜卷霜海,一片空蒙;又似胡風吹天,飄搖塞鴻。
玉顏滿堂,其樂融融。日落時分,館娃宮中,歌聲迷濛。
月色清寒,江水沉沉。美人一笑,價值千金。
垂羅衣,舞長袖,揚哀音。
且莫歌吟郢中《陽春白雪》,《子夜吳歌》那樣的歌曲最動君心。
感動君心,以冀君主賞賜,
愿作天池的鴛鴦雙雙,有朝一日,飛上青云去。
吳國裁縫刀剪巧妙,縫制出七彩舞衣,明妝麗服可奪春暉。
揚眉轉袖如雪紛飛,傾城傾國的美女,獨立世上珍稀。
高歌《激楚》《結風》,助酒酣醉忘歸。
月落西山,高堂燭光微微,玉釵纏掛君王的纓冠,莫辜負春色。
注釋
白纻(zhù)辭:古樂府題名,一作“白苧辭”。《樂府古題要解》:《白苧辭》,古辭,盛稱舞者之美,宜及芳時行樂。其譽白苧曰:“質如輕云色如銀,制以為袍余作巾,袍已光驅巾拂塵。”清王琦注:舊史稱白苧,吳地所出。白苧舞,本吳舞也。梁武帝令沈約改其辭為四時之歌,若“蘭葉參差桃半紅”,即其春歌也。
揚清歌,發皓(hào)齒:言露出潔白的牙齒,唱出高亢清亮的歌曲。揚,飛揚,升高。歌,一作“音”。發,啟,開。皓,潔白。此二句為倒裝句,為了押韻和突出歌聲。
北方佳人東鄰子:二者皆泛指美人。《漢書·孝武李夫人傳》:“(李)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司馬相如《美人賦》:“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翹翹(高起貌)而相顧,欲留臣而共止。”
且:一作“旦”。白纻:樂府吳舞曲名。 南朝宋鮑照《白纻歌》之五:“古稱《淥水》今《白纻》,催弦急管為君舞。”綠水:古舞曲名。《淮南子·俶真訓》:“足蹀《陽阿》之舞,手會《綠水》之趨。”高誘注:“《綠水》,舞曲也。”
“寒云”句:言寒冷的夜晚,霜降云卷。霜海,言降霜地域之大。
胡風:北風。蔡琰《悲憤詩》:“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塞鴻:塞外的鴻雁。塞鴻秋季南來,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對遠離家鄉的親人的懷念。
玉顏:形容美麗的容貌。多指美女。戰國楚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
“館娃”句:言時至深夜,館娃宮中歌唱聲、樂器聲仍然未停。館娃,春秋吳宮名。吳王夫差作宮于硯石山以館西施。吳人稱美女為娃。故址在今江蘇吳縣西南靈巖山。濛(méng):一作“中”。
“垂羅”句:謂舞女舞動絲綢舞衣,唱出動人歌聲。羅,輕軟細密的絲織品。縠(hú),縐紗。哀音,哀傷動人的樂聲。
“郢中”句:郢(yǐng),春秋楚國都城。白雪,古樂曲名。《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zhǔ)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后指高雅音樂。
子夜吳歌:《樂府古題要解》:《子夜》,舊史云:晉有女子曰子夜,所作聲至哀,后人因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吳聲也。
冀:希望。
天池:天上仙界之池。謂不受世俗之約束之地。唐韓愈《漫作》詩之一:“玄圃珠為樹,天池玉作砂。”
“吳刀”句:謂用剪刀裁制絲綢服裝。吳刀,吳地出產的剪刀。南朝宋鮑照《代白纻舞歌辭》:“吳刀楚制為佩袆,纖羅霧縠垂羽衣。”彩,一作“綺”,彩色的絲織品。
“明妝”句:謂明麗的服裝光彩勝過春天的陽光。妝,服裝。奪,勝過。明妝麗服,在修辭上為互文,意即明麗的服裝。
“傾城”句:謂這個美女,世間少有。傾城,指美女。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
“激楚”句:言奏出節拍急促的《激楚》《結風》的歌曲,舞蹈的節奏也隨之加快,說明歌舞進入高潮。《激楚》《結風》皆歌曲名。《漢書》司馬相如《上林賦》:鄢郢繽紛,激楚結風。顏師古注:郭璞曰:激楚,歌曲也。師古曰:結風,亦曲名也。又《文選·上林賦》李善注該條:李奇曰:繽紛,舞也。文穎曰:沖激,急瘋也。結風,亦急瘋也。楚地風氣既自漂疾,然歌樂者猶復依激結之急風為節也。其樂促訊哀切也。
“玉釵”句:言歌者與聽者男女親近,耳鬢廝磨,不愿分離。玉釵,玉制的釵,由兩股合成,燕形。纓,男子冠帶。
白纻辭三首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當作于李白漫游金陵(今江蘇南京)時期,時間大約在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之后不久。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1-153
白纻辭三首鑒賞
第一首詩盛稱歌者相貌美,歌聲美,舞姿美。這首詩把歌女寫成西漢李延年所歌的《北方有佳人》那樣的傾國傾城之貌,如司馬相如《美人賦》中的東鄰子那樣貌美無雙。即使在寒苦的塞外,陰冷的霜天,外邊夜卷寒云,秋霜濃濃,也給滿堂聽眾帶來無限歡樂。詩分兩段。前五句正面描寫歌者。后四句以環境反襯諸美的客觀效果:胡地之秋夜如此寒冷,唯有塞鴻飄飛到國中。滿堂的美女玉顏,樂曲沒有終散,日落時分在館娃宮中傳來了陣陣美妙的歌聲。
第二首詩寫一位歌女舞姿優美,歌聲感人。她的目的是想打動一位她所心愛的人,欲與其共結伉儷,雙飛雙棲。她不唱郢中《陽春白雪》那樣的高雅歌曲,因為高山流水,能懂得唱和的人太少了;她唱的是易讓人動情的《子夜吳歌》這樣的通俗民歌,希望能夠打動心上人。“月寒江清夜沉沉”用反襯法,以靜襯動,表現樂聲的悠揚動人。其作用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同。最后表達了能與心上人同飛到青云之上做天池的一雙鴛鴦的愿望。
第三首詩寫一位美麗的歌妓,歌舞至夜深人靜時,情緒激動,歌舞節拍急迫迅疾,加之月落燭微,便與聽者相擁一起,難舍難分。首二句寫歌妓服裝之艷麗奪暉:她漂亮的彩色絲制舞衣是用吳地出產的剪刀裁制而成的,她明妝麗服,比今日的春光還要燦爛照人。三四句寫歌妓人美,神美,舞美:她的一舉一動都是那么迷人,揚眉轉袖之間,好像片片雪花在輕盈地飛舞;她的容貌真是傾國傾城,為世間所罕見。末三句寫節拍急切,月落燭微,兩情至歡:聽者陶醉在她的歌聲中,忘卻了時間,忘記了歸去。最后寫月亮已經落下,屋內燭光已微,歌者希望聽者不要違背了她的一片癡心情意。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d/file/p/ea7563a14e451c5df6334a2a2db968dd.jpg)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