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武吟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信而好古,流俗的世俗之風看不順眼,而一向仰慕賢達之風。
我所希望的是能夠輔佐明主,功成之后再長揖而去。
皇帝像高懸在天空中的白日一樣,它的光輝有幸地照到了我的身上。
我恭承皇上的沼書,起身草莽中,奔赴長安。
從此后在皇帝身邊任清貴切要之職,在紫禁城內(nèi)自由進出。
由于君王的另眼相待,因此我的聲名噪起,如凌煙虹。
常履從天子的乘輿,進出于長安城東的溫泉宮中。
我乘著寶馬來到這風景佳麗之地,身穿錦衣進入新豐鎮(zhèn)。
在驪山溫泉宮里,有時游山逛景望松雪而寄傲,有時在筵席上對酒彈琴。
也曾像漢代的揚子云獻賦甘泉宮一樣問皇上獻賦。
皇上下詔對我的“雕蟲小技”加以贊美,我的美名從此傳播開來,天下皆曉。
從溫泉宮回到長安后,王公權貴爭相交結,好不熱鬧。
一旦我朝別金馬,辭京還山,就如同一顆蓬草一樣隨風飄落。
門前的賓客日稀,案上的酒杯已空。
但我自覺才力可合,與當世之雄才相比,一點也不比他們差。
閑來作一曲《東武吟》,曲而情猶未盡。
書此詩向諸知己告別,從此吾將追隨往昔商山四皓,返吾初服,嘯傲山林去了。
注釋
東武吟: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四十一列于《相和歌辭·楚調(diào)曲》。東武,齊地名,是泰山下的一座小山。晉陸機、南朝宋鮑照、梁沈約等均有擬作。內(nèi)容多嘆息人生短促,榮華易逝。
好古句:謂崇尚古代淳樸的風尚,嘲笑當時趨炎附勢,追名逐利的庸俗風氣。
素聞句:言向來了解賢能通達之人的風度。
方希句:謂正希望輔佐明君,建功立業(yè)后,急流勇退,如戰(zhàn)國的魯仲連,西漢的張子房。
白日,象征天子,回光,象征君恩。燭,作動詞用,即照耀之義。微躬,自身的謙稱。
恭承,應詔的敬辭。鳳凰詔,帝王使者送達的詔書。欻(xū),忽然。云蘿,指深山隱居之處。
清切,清貴而貼近皇帝的官職。紫宵,帝王之居。迥(jiǒng),遠。優(yōu)游,悠閑自得。丹禁,帝居之禁城。
凌,升高。煙、虹,借指天空高處。
乘輿句:言隨天子出巡,見其地位之高,受寵之甚。乘輿,天子所乘之車。翠蓋,以翠鳥羽毛裝飾的車蓋。
扈從:隨從皇帝出巡。
絕景(yǐng),駿馬名。新豐,舊縣名。《漢書·地理志》:驪山在南,故驪戎國,秦為驪邑。高祖七年置。顏師古注:太上皇思東歸,于是高祖改筑城寺街里以像豐,徙豐民以實之,故號“新豐”。
絲桐:代指錦瑟。
因?qū)W二句:謂效仿漢揚雄,向天子獻詩賦。
天書:皇帝的詔敕。片善,即小善。此處為謙詞。清芬,高潔的德行。此處指文才聲譽。
金馬:即金馬門。漢武帝得大宛馬,乃命東門京(人名)以銅鑄像,立馬于魯班門外,因稱金馬門。東方朔、主父偃等曾待詔金馬門。《史記·東方朔傳》:金馬門者,宦者署門也。此處代指朝廷。
黃綺:商山四皓的簡稱。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1-193
東武吟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列入《樂府詩集》卷四十一,作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夏李白離開翰林院之時,因此又名《還山留別金門知己》、《出東門后書懷留別翰林諸公》。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1-193
2、金玉花.朝鮮文人對李白《東武吟》的接受與批評.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05.
東武吟鑒賞
李白在詩中說自己當年奉詔入京陪王伴駕,聲名鵲起,與王公權貴相接交,詩酒快意,但是遭到無情的打擊,最后被賜金還山,深重的失落感使他憤積膺懷自覺可與賢哲比肩,此時他以詩作與翰林院中諸位友人禮貌性地告別,說自己向來崇尚古風。不合流俗,將要歸隱山林。
全詩分三段。首四句為第一段,寫抒情主人公生平夙愿和抱負。“好古”即好古風。古風,即下文所謂“賢達風”。賢達風即輔佐明主,功成身退。所以“好古”一詞下啟后三句。“白日”句至“王公”以上二十句為第二段,寫抒情主人公受皇帝恩寵的盛況。這一段又分為四層意思。“白日”四句寫承詔入宮,喜出望外。白日、回光、恭承、欻起等詞語表達了這種喜悅心情。“清切”以下十句寫“君王賜顏色”的無比榮耀。悠游宮禁,天子賜顏色,升價倍增。扈從帝駕,乘寶馬,衣錦衣,依巖望松,對酒彈琴,其愉悅之情溢于言表。“因?qū)W”四句言因獻辭賦,天子賞識,其聲價倍增。歸來二句言由于以上原因,王公貴族皆紛紛結交。“一去”十句為第三段,寫失去帝寵,離開皇宮后的凄涼酸楚。一旦失勢,身如飄蓬,賓客疏散,酒尊空空。無奈之際,自我寬慰:才力可依,不慚文宗。書告知己,學四皓而隱遁。
全詩敘議結合,成功運用了夸張、比喻、對比的手法,抒發(fā)了悲憤的情懷,也包含著對統(tǒng)治者的諷刺之意。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d/file/p/ea7563a14e451c5df6334a2a2db968dd.jpg)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