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xì)w樂
[唐代]:元稹
山中思?xì)w樂,盡作思?xì)w鳴。爾是此山鳥,安得失鄉(xiāng)名。
應(yīng)緣此山路,自古離人征。陰愁感和氣,俾爾從此生。
我雖失鄉(xiāng)去,我無失鄉(xiāng)情。慘舒在方寸,寵辱將何驚。
浮生居大塊,尋丈可寄形。身安即形樂,豈獨樂咸京。
命者道之本,死者天之平。安問遠(yuǎn)與近,何言殤與彭。
君看趙工部,八十支體輕。交州二十載,一到長安城。
長安不須臾,復(fù)作交州行。交州又累歲,移鎮(zhèn)廣與荊。
歸朝新天子,濟濟為上卿。肌膚無瘴色,飲食康且寧。
長安一晝夜,死者如隕星。喪車四門出,何關(guān)炎瘴縈。
況我三十二,百年未半程。江陵道涂近,楚俗云水清。
遐想玉泉寺,久聞峴山亭。此去盡綿歷,豈無心賞并。
紅餐日充腹,碧澗朝析酲。開門待賓客,寄書安弟兄。
閑窮四聲韻,悶閱九部經(jīng)。身外皆委順,眼前隨所營。
此意久已定,誰能求茍榮。所以官甚小,不畏權(quán)勢傾。
傾心豈不易,巧詐神之刑。萬物有本性,況復(fù)人性靈。
金埋無土色,玉墜無瓦聲。劍折有寸利,鏡破有片明。
我可俘為囚,我可刃為兵。我心終不死,金石貫以誠。
此誠患不至,誠至道亦亨。微哉滿山鳥,叫噪何足聽。
山中思?xì)w樂,盡作思?xì)w鳴。爾是此山鳥,安得失鄉(xiāng)名。
應(yīng)緣此山路,自古離人征。陰愁感和氣,俾爾從此生。
我雖失鄉(xiāng)去,我無失鄉(xiāng)情。慘舒在方寸,寵辱將何驚。
浮生居大塊,尋丈可寄形。身安即形樂,豈獨樂鹹京。
命者道之本,死者天之平。安問遠(yuǎn)與近,何言殤與彭。
君看趙工部,八十支體輕。交州二十載,一到長安城。
長安不須臾,複作交州行。交州又累歲,移鎮(zhèn)廣與荊。
歸朝新天子,濟濟為上卿。肌膚無瘴色,飲食康且甯。
長安一晝夜,死者如隕星。喪車四門出,何關(guān)炎瘴縈。
況我三十二,百年未半程。江陵道塗近,楚俗雲(yún)水清。
遐想玉泉寺,久聞峴山亭。此去盡綿曆,豈無心賞并。
紅餐日充腹,碧澗朝析酲。開門待賓客,寄書安弟兄。
閑窮四聲韻,悶閱九部經(jīng)。身外皆委順,眼前隨所營。
此意久已定,誰能求茍榮。所以官甚小,不畏權(quán)勢傾。
傾心豈不易,巧詐神之刑。萬物有本性,況複人性靈。
金埋無土色,玉墜無瓦聲。劍折有寸利,鏡破有片明。
我可俘為囚,我可刃為兵。我心終不死,金石貫以誠。
此誠患不至,誠至道亦亨。微哉滿山鳥,叫噪何足聽。
唐代·元稹的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
? 元稹的詩(562篇) 〕
明代:
邊貢
聞結(jié)茅亭傍水邊,幾時同泛釣魚船。酒賓詩主東南美,霽月光風(fēng)上下天。
白雪可須推郢調(diào),黃州真屢夢坡仙。休嫌小隱鄰城市,心遠(yuǎn)由來地自偏。
聞結(jié)茅亭傍水邊,幾時同泛釣魚船。酒賓詩主東南美,霽月光風(fēng)上下天。
白雪可須推郢調(diào),黃州真屢夢坡仙。休嫌小隱鄰城市,心遠(yuǎn)由來地自偏。
清代:
王孫蔚
才離越嶺又吳湄,寥落江湖憶故居。感憤千秋《鸚鵡賦》,雅騷一代《鷓鴣》詩。
籬栽黃菊知今是,路入桃花自古疑。乘興莫停明月棹,輞川山色待王維。
才離越嶺又吳湄,寥落江湖憶故居。感憤千秋《鸚鵡賦》,雅騷一代《鷓鴣》詩。
籬栽黃菊知今是,路入桃花自古疑。乘興莫停明月棹,輞川山色待王維。
:
歐必元
君不見南海翡翠光五彩,出疆增價踰千倍。又不見合浦雙明珠,入都聲價重璠玙。
此物有神終自合,時來何但守方隅。偉哉陳氏之二子,騰驤奮轡東南起。
君不見南海翡翠光五彩,出疆增價踰千倍。又不見合浦雙明珠,入都聲價重璠玙。
此物有神終自合,時來何但守方隅。偉哉陳氏之二子,騰驤奮轡東南起。
宋代:
許及之
拂拭滄波遠(yuǎn)接天,摩挲喬木老生煙。題詩作畫人何在,萬古蓬窗一覺眠。
拂拭滄波遠(yuǎn)接天,摩挲喬木老生煙。題詩作畫人何在,萬古蓬窗一覺眠。
明代:
王廷陳
芳春驟青驪,遨游楚江濱。道旁若堂封,云是呂王墳。
衢路化陌阡,臺館盡燒焚。陰風(fēng)嘯寒鴟,古隧翔狐群。
芳春驟青驪,遨遊楚江濱。道旁若堂封,雲(yún)是呂王墳。
衢路化陌阡,臺館盡燒焚。陰風(fēng)嘯寒鴟,古隧翔狐群。
:
趙文漪
春光暗把流年換,休解相思。紅豆開時。好趁東風(fēng)折一枝。
云涯望里長干路,乍怯單衣。細(xì)雨霏微。舊日池臺燕未歸。
春光暗把流年換,休解相思。紅豆開時。好趁東風(fēng)折一枝。
雲(yún)涯望裡長幹路,乍怯單衣。細(xì)雨霏微。舊日池臺燕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