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韻和丁元珍寄張圣民及序
[宋代]:梅堯臣
平生天下友,常以道義求。
良朋既我遘,沒齒無怨尤。
向來六七輩,非可取次儔。
議論吐肝膽,慷慨從竄投。
上能同所樂,下能同所憂。
出處乃一致,顏色無媚媮。
詩書每博約,文酒時獻酬。
其間最達者,今已問喘牛。
我如溝中斷,不入刀斧鎪。
未忍舍素業,筆墨老更遒。
豈愿學葛藟,柔弱附彼樛。
但慕張平子,閑居吟四愁。
譬若種香蘭,幸勿憂臭蕕。
顧茲發向衰,仕路行將休。
自甘貧賤死,肯作兒女羞。
夷齊何其清,尚餓不食周。
末途逢元珍,果然知品流。
當時守南方,非是寡筭籌。
城空無一兵,有智欲誰諏。
直令韓彭處,奚所施善謀。
在法責固深,屈辱凡幾秋。
無人一引手,落穽窮更幽。
乃以詩戰我,摐摐排利矛。
用以以擊少,左旋而右抽。
困蹙全奪氣,奔降且無由。
孰意吾晚節,獲奉君子游。
宴屢接其席,行屢接其輈。
遂使西歸航,岸泊獨淹留。
張侯喜聞館,坐久月影收。
燭盡繼以薪,夜分方還舟。
自古賢與愚,一一為冢丘。
定知不可免,安用計短修。
會須舉杯杓,亦莫忘歌謳。
平生天下友,常以道義求。
良朋既我遘,沒齒無怨尤。
向來六七輩,非可取次儔。
議論吐肝膽,慷慨從竄投。
上能同所樂,下能同所憂。
出處乃一緻,顔色無媚媮。
詩書每博約,文酒時獻酬。
其間最達者,今已問喘牛。
我如溝中斷,不入刀斧鎪。
未忍舍素業,筆墨老更遒。
豈願學葛藟,柔弱附彼樛。
但慕張平子,閑居吟四愁。
譬若種香蘭,幸勿憂臭蕕。
顧茲發向衰,仕路行將休。
自甘貧賤死,肯作兒女羞。
夷齊何其清,尚餓不食周。
末途逢元珍,果然知品流。
當時守南方,非是寡筭籌。
城空無一兵,有智欲誰諏。
直令韓彭處,奚所施善謀。
在法責固深,屈辱凡幾秋。
無人一引手,落穽窮更幽。
乃以詩戰我,摐摐排利矛。
用以以擊少,左旋而右抽。
困蹙全奪氣,奔降且無由。
孰意吾晚節,獲奉君子遊。
宴屢接其席,行屢接其輈。
遂使西歸航,岸泊獨淹留。
張侯喜聞館,坐久月影收。
燭盡繼以薪,夜分方還舟。
自古賢與愚,一一為冢丘。
定知不可免,安用計短修。
會須舉杯杓,亦莫忘歌謳。
唐代·梅堯臣的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 梅堯臣的詩(1885篇) 〕
明代:
楊基
花影重重,亂紋匝地無人卷。有誰惆悵立黃昏,疏映宮妝淺。
只有楊花得見。解匆匆、尋芳覓便。多情長在,暮雨回廊,夜香庭院。
花影重重,亂紋匝地無人卷。有誰惆悵立黃昏,疏映宮妝淺。
隻有楊花得見。解匆匆、尋芳覓便。多情長在,暮雨回廊,夜香庭院。
宋代:
施樞
簾底臨鸞惜歲華,鬢云慵掠寶釵斜。
落梅香斷無消息,一樹春風屬杏花。
簾底臨鸞惜歲華,鬢雲慵掠寶釵斜。
落梅香斷無消息,一樹春風屬杏花。
明代:
李孫宸
從子吾家彥,氣骨負高奇。少小同鉛槧,古道相與期。
及予返休沐,竹林日追隨。兩雛賴教植,余亦借箴規。
從子吾家彥,氣骨負高奇。少小同鉛槧,古道相與期。
及予返休沐,竹林日追隨。兩雛賴教植,餘亦借箴規。
:
趙瑗妾
桃花高浪幾尺許,銀石沒項不知處。
兩兩鸕鶿失舊磯,銜魚飛入菰蒲去。
桃花高浪幾尺許,銀石沒項不知處。
兩兩鸕鶿失舊磯,銜魚飛入菰蒲去。
元代:
曹伯啟
講明圣學遠方來,仁宅居安義路開。多少紅塵名利窟,歲時相遇只銜杯。
講明聖學遠方來,仁宅居安義路開。多少紅塵名利窟,歲時相遇隻銜杯。
:
盧前
承徐沈,詞話尚能鳴。后起蓉湖為世誦,常州壇坫得先聲。
齊物仰長明。
承徐沈,詞話尚能鳴。後起蓉湖為世誦,常州壇坫得先聲。
齊物仰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