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易賦王秀才所藏梁織佛圖詩邀同賦因次其
[宋代]:陳與義
維摩之室本自空,忽驚滿月臨丹宮。
稽首世尊真實相,不比圖畫填青紅。
天女之孫擅天巧,經(jīng)緯星宿超庸庸。
淪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園中。
意匠經(jīng)營與佛會,七寶欲動聲瓏瓏。
眉間毫光放未盡,指下已帶旃檀風。
飛梭本是龍變化,挾大戚德行神通。
恍若只洹遇佛影,豈彼臺像能比崇。
共惟此事不思議,細看眾巧無遺蹤。
日浮雞園赤爛爛,天入鷲嶺青叢叢。
那知金臂是正倒,但覺已挫千魔鋒。
龍?zhí)焖谋妰叭皇蹋矟M尺宅俱成功。
向來八風幾卷地,眾寶行樹無摧桻。
老蕭區(qū)區(qū)佛所憫,豈與十二蟯蚘同。
重云之殿珠作帳,一朝入海奔雷公。
幸留此像不為少,福聚萬紀兼千總。
余休八葉終灰燼,堅固卻賴三眠蟲。
似聞法猛藕絲像,當時已不隨煙東。
煌煌二寶照南北,客攝萬鬼專其雄。
龍華已耀東坡墨,驚夢不假撞洪鐘。
唯有茲圖晦幾歲,留待公句貽無窮。
畫沙累土皆見佛,而況筆墨如此工。
亦念眾生業(yè)障厚,要與機杼聊分攻。
從今俱盡未來世,買絲不繡平原容。
維摩之室本自空,忽驚滿月臨丹宮。
稽首世尊真實相,不比圖畫填青紅。
天女之孫擅天巧,經(jīng)緯星宿超庸庸。
淪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隻園中。
意匠經(jīng)營與佛會,七寶欲動聲瓏瓏。
眉間毫光放未盡,指下已帶旃檀風。
飛梭本是龍變化,挾大戚德行神通。
恍若隻洹遇佛影,豈彼臺像能比崇。
共惟此事不思議,細看衆(zhòng)巧無遺蹤。
日浮雞園赤爛爛,天入鷲嶺青叢叢。
那知金臂是正倒,但覺已挫千魔鋒。
龍?zhí)焖男\(zhòng)儼然侍,喜滿尺宅俱成功。
向來八風幾卷地,衆(zhòng)寶行樹無摧桻。
老蕭區(qū)區(qū)佛所憫,豈與十二蟯蚘同。
重雲(yún)之殿珠作帳,一朝入海奔雷公。
幸留此像不為少,福聚萬紀兼千總。
餘休八葉終灰燼,堅固卻賴三眠蟲。
似聞法猛藕絲像,當時已不隨煙東。
煌煌二寶照南北,客攝萬鬼專其雄。
龍華已耀東坡墨,驚夢不假撞洪鐘。
唯有茲圖晦幾歲,留待公句貽無窮。
畫沙累土皆見佛,而況筆墨如此工。
亦念衆(zhòng)生業(yè)障厚,要與機杼聊分攻。
從今俱盡未來世,買絲不繡平原容。
唐代·陳與義的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
? 陳與義的詩(374篇) 〕
宋代:
釋仲易
一二三四五,升堂擊法鼓。蔟蔟齊上來,一一面相睹。
秋色滿虛庭,秋風動寰宇。更問祖師禪,雪峰到投子。
一二三四五,升堂擊法鼓。蔟蔟齊上來,一一面相睹。
秋色滿虛庭,秋風動寰宇。更問祖師禪,雪峰到投子。
宋代:
釋印肅
昭文昭文施一鐘,懸空隨叩警盲聾。
圓音不斷周沙界,純體金剛空不空。
昭文昭文施一鐘,懸空隨叩警盲聾。
圓音不斷周沙界,純體金剛空不空。
:
于玉班
檐櫳午寂,正陰陰窺見,后堂芳樹。綠遍長叢花事杳,忽見瓊葩豐度。
艷雪肌膚,蕊珠標格,消盡人間暑。還憂風日,曲屏羅幕遮護。
檐櫳午寂,正陰陰窺見,後堂芳樹。綠遍長叢花事杳,忽見瓊葩豐度。
豔雪肌膚,蕊珠標格,消盡人間暑。還憂風日,曲屏羅幕遮護。
:
汪東
一葉落。西風惡。遠人似葉更飄泊。露零屐齒寒,徘徊闌干角。
闌干角。影動秋千索。
一葉落。西風惡。遠人似葉更飄泊。露零屐齒寒,徘徊闌幹角。
闌幹角。影動秋千索。
唐代:
徐鉉
滿卷文章為世重,出塵心跡少人同。
騰騰自得修真理,不管浮生覺夢中。
滿卷文章為世重,出塵心跡少人同。
騰騰自得修真理,不管浮生覺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