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無著禪師歸新羅
[唐代]:法照
萬里歸鄉路,隨緣不算程。尋山百衲弊,過海一杯輕。
夜宿依云色,晨齋就水聲。何年持貝葉,卻到漢家城。
萬裡歸鄉路,隨緣不算程。尋山百衲弊,過海一杯輕。
夜宿依雲色,晨齋就水聲。何年持貝葉,卻到漢家城。
唐代·法照的簡介
法照大師 (公元約747-821)唐代高僧,中國佛教凈土宗第四代祖師。 法照大師的俗世事跡,史料中不見記載。按照大師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既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遠大師處習凈土教的時間來推算,他在少年時期即已出家為僧。初因仰慕遠公之芳蹤,由東吳到廬山東林,結凈土道場,專修念佛三昧,一日入定往極樂世界,見有著垢弊衣而侍于佛側者,得佛明示,知乃衡山承遠也。因是徑往湖南,入山求之,覓得師于巖谷間,于是師從教,在彌陀臺般舟道場,專修凈業。當時衡山念佛道場,在南方頗有名聲,來山從學受教者數以萬計。代宗皇帝賜承遠大師所住持的寺廟為般舟道場。
...〔
? 法照的詩(5篇) 〕
:
李冰若
小別經三月,重游閱十年。竹深藏古寺,雪霽漲新泉。
黃澤祈無竭,紅梅待吐妍。徘徊舊池畔,不分已華顛。
小別經三月,重遊閱十年。竹深藏古寺,雪霽漲新泉。
黃澤祈無竭,紅梅待吐妍。徘徊舊池畔,不分已華顛。
宋代:
方一夔
招隱誰招到碧巖,自嫌黃綬映青衫。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來混圣凡。
勝賞莫辭空百盞,麗酬不記達千函。竦身便脫塵埃去,徑上清虛謝轡銜。
招隱誰招到碧巖,自嫌黃綬映青衫。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來混聖凡。
勝賞莫辭空百盞,麗酬不記達千函。竦身便脫塵埃去,徑上清虛謝轡銜。
清代:
易順鼎
皓魄西生易沒,長江東去難還。多少精靈來更往,總在寒云斷葦邊。
一燈紅不然。
皓魄西生易沒,長江東去難還。多少精靈來更往,總在寒雲斷葦邊。
一燈紅不然。
宋代:
釋寶曇
碧海鯨魚快一逢,不為夜雨泣秋蟲。
神交已極天人際,玉立仍馀國士風。
碧海鯨魚快一逢,不為夜雨泣秋蟲。
神交已極天人際,玉立仍馀國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