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兆基(Lee Shau Kee,1928年2月20日-2025年3月17日) ,出生于廣東順德大良 ,漢族,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創辦人 ,曾任香港順德聯誼總會榮譽會長,世界順德聯誼總會名譽會長 ,恒基兆業地產集團原主席、總經理 。
李兆基于1948年在香港開始創業。20世紀50年代,從事五金生意和進出口貿易。1958年10月,聯合組建永業公司,進軍地產業 。1963年,聯合組建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1976年,成立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 1983年,出任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主席 。1988年,推動恒基兆業上市,并全面收購永泰建業,改名為恒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 。1992年,與李嘉誠合作開發香港中環嘉兆臺項目 。1996年,成立恒基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加強與中國內地合作 。2004年12月,成立兆基財經企業,從事股票投資 。2011年9月—10月,辭掉旗下33家香港附屬公司董事職位。2014年6月,退任美麗華酒店主席職位。2019年5月,卸任恒基兆業地產集團主席、總經理職務,正式退休 。
李兆基于1995年、1996年、1997年在《福布斯》富豪榜上連續三年成為華人首富、亞洲首富,并連續兩年在全球富豪榜保持第四位 。1995年獲得“亞洲企業家成就獎” 。同年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勛章” 。2018年,以2150億元財富成為香港首富 。2020年,以304億美元財富成為《福布斯》香港首富 。香港四大家族一代創始人 ,被人們稱為“地產大亨”“亞洲股神”“香港巴菲特” 。
2025年3月17日,李兆基去世,享年97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28年2月20日,李兆基出生于廣東順德大良 ,自幼在家鄉私塾學校接受教育,他的父親李介甫擁有天寶榮金鋪和永生銀號兩間門店,經營黃金、匯兌、外幣買賣生意。6歲起,便被父親安排進入商鋪學習做生意,小學畢業后,到父親銀莊工作,15歲時,已經營兩間店鋪 。抗日戰爭初期,李兆基曾只身南下香港,在跑馬地親戚家中寄居避難,逗留了一年時間才返回順德,在這段避難歲月中,他了解香港營商狀況與門路。而香港的營商環境與制度,也吸引著這位廣東少年 。
香港創業
1948年,李兆基帶著1000塊只身前往香港創業,在香港商業中心地段中上環永樂街和文咸街一帶落腳,他利用熟悉貨幣兌換業務的優勢,在幾間銀鋪掛單,從事買賣外匯和黃金生意,在香港站穩腳跟。由于中國內地正值解放戰爭,不少有錢人帶著財富跑到香港,外匯兌換業務和黃金買賣生意興隆,李兆基取得不錯成績 。20世紀50年代后,香港工商業和進出口貿易逐漸復蘇發展,后轉行做從事五金生意和進出口貿易 ,在各項生意中,積累了資本,開拓了商業網絡與人脈 。
聯合經營
香港寸土尺金、居住空間狹小,李兆基意識到其中投資機會和發展潛能。然而,發展地產項目啟動資金乃天文數字,投資期長,牽涉多方面專業知識與關系,很難由一人或一個家族發展起來。李兆基開始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匯集大家的財力物力共同開拓 。
1958年10月,李兆基與郭得勝、馮景禧聯合胡兆熾、黃少軒、戚宗煌、陳成源、郭錦濤、呂賢藻等8位香港企業家合股組成永業公司,正式進軍地產業 ,購入了沙田酒店經營,并在港九兩地興建各類樓宇,開始涉足地產生意,推出“分層出售、10年分期付款”銷售方式,面向廣大中下層市民,一改過去香港地產業經營方式,深受香港市民歡迎,一時生意大好,所建樓宇銷售一空 。
1963年,與馮景禧、郭得勝另組建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由郭得勝擔任主席,擁有30%股份的李兆基任公司副主席、總經理 ,三人看準工商業快速發展的形勢以及新一代青年組建家庭的需要,抓住別的地產商不屑經營的中小型住宅樓宇經營 ,三人聯手,在香港地產界博得“三劍客”之名 。
1972年,新鴻基地產上市,合作十余年的三人正式分手,李兆基分得價值約為5000萬元地盤和物業,并于年底與胡寶星合作,組建永泰建業有限公司,李兆基任副主席。此時香港股市由于世界經濟衰退大崩盤,地產業也隨之陷入低谷 ,物業及土地價格大跌,李兆基又致力收購舊樓和土地,一年時間爭得主動,增強了實力 。
創立恒基
1976年,香港股市復蘇,李兆基成立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 。以物業換取永泰股票,成為其最大股東,取代胡寶星出任永泰董事局主席 。李兆基經營地產有自己的心得,恒基兆業的土地儲備,大部分是來自從農民手中購得的“換地權益書”,再向香港政府換得屋地來發展房地。另一方面,雇傭專人游說舊樓業主售樓,購得舊樓后,將整座樓宇拆掉重建。還向美國、加拿大老華僑征購他們在香港擁有的戰前樓宇 。 1983年,出任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主席 。
1988年,李兆基推動恒基兆業上市,并全面收購永泰建業,改名為恒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其以小博大,吞并永泰建業案例成為香港經濟學課堂上經常引用案例 。進入20世紀90年代,恒基地產迎來高光時刻,1990年到1996年,恒基地產年營收由40億港元升至153億港元,市值由1990年的136億港元跳升到1996年的1325億港元 。1992年,與李嘉誠合作開發香港中環嘉兆臺項目 。
投資大陸
李兆基積極拓展中國大陸業務,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都有他的投資。20世紀80年代,開始投資中國內地市場,參與廣東中國大酒店和花園酒店項目 。1992年,恒基地產進軍內地房地產項目。1996年,成立恒基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加強與中國內地合作,如北京建國門內大街的北京恒基中心,上海“不夜城”,廣州地鐵上蓋和芳村區建設,深圳福田建設等,都是主要作為長線投資。到1996年,恒基(中國)已經在國內擁有二十多項地產發展項目 。
多元發展
李兆基致力多元化經營。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先后收購中華煤氣、港華燃氣、香港小輪以及美麗華酒店集團的控股權,橫跨地產、能源、酒店、交通及零售等 ,并把事業拓展向海外,在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參與投資 。
奪得首富
1996年,李兆基財富達到1270億,事業達到巔峰,并于1995年、1996年、1997年連續三年成為華人首富、亞洲首富,并連續兩年在全球富豪榜保持第四位 。后來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李兆基資產大幅縮水,李嘉誠抄底歐洲,躲開亞洲金融危機,李兆基首富之位由此讓位李嘉誠。直到2018年,李兆基才以2150億身家力壓李嘉誠成為香港首富 。
進軍股市
進入21世紀,李兆基淡出香港地產行業,將精力轉向了資本市場 。2004年12月,李兆基成立兆基財經企業,資產規模500億港元,主要從事股票投資,以中資股居多,先后購買中國網通、中國人壽、中國財險、中國電力、中石油、中海集運、平安保險、交通銀行、中遠控股、神華能源、建設銀行等股票 ,以美國“股神”巴菲特為榜樣,爭取每年有10%至20%回報,三年間,資產規模已增值至1700億元 。
2006年,中國銀行在香港上市,李兆基購入13.14億股(約4.97億美金),力挺中央大型企業,亦通過該投資獲得了高額回報 。
2007年,碧桂園在香港上市,李兆基10億港元認購碧桂園新股 。6月,李兆基呼吁投資者在恒生指數達22000點便要“小心點”,減持手上股票,股民表示不解。8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香港股市應聲墜落,一舉跌破20000點。李兆基又發聲:機會來了,趕緊入市,年底能破25000,僅僅一個月之后,港股便收復失地。10月,李兆基建議投資者拋售美國和日本股票,加注中資股票。11月初這一預測提前完成目標。11月18日,李兆基再發話:內地可能于未來數日再推出宏觀經濟調控措施,數天港股將會很波動,跌幅較大。恒生指數11月19日下跌1136點 。
2013年,李兆基斥資4億港元購入旭輝控股4%股權。2014年5月,在碧桂園急需改善負債結構、提升機構評級的時候,李兆基旗下公司認購碧桂園2.5億美元優先票據 。7月8日,在場外增持2852.57萬股恒地股份,持股比例由66.62%增加至67.68% 。
萌生退意
2011年9月—10月,李兆基辭掉旗下33家香港附屬公司董事職位,其中八成附屬公司交由次子李家誠續任董事。2014年6月,退任美麗華酒店主席職位,由次子李家誠繼任主席、行政總裁。2015年7月1日,退任恒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主席、董事總經理、提名委員會主席、薪酬委員會委員職務,并由次子李家誠接任 。
正式退休
2019年5月,李兆基卸任恒基兆業地產集團主席、總經理職務,正式退休,長子李家杰、次子李家誠接棒,出任集團聯席主席兼總經理 。
人物逝世
2025年3月17日,據恒基兆業地產官網發布消息稱,“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沉痛宣布集團創辦人李兆基大紫荊勛賢,痛于公歷二零二五年三月十七日黃昏 ,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與世長辭,積閏享壽九十七歲。李兆基出殯儀式的舉行日期,一切等家族安排妥當后,將會另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