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埤城鎮東城村)人。南朝梁開國皇帝(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在位),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南齊丹陽尹蕭順之之子。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蕭衍出身蘭陵蕭氏。南齊時以門蔭入仕,齊明帝時擔任雍州刺史,參與抵御北魏入侵。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討東昏侯蕭寶卷,擁戴南康王蕭寶融稱帝,次年攻陷建康。中興二年(502年),接受蕭寶融“禪位”,建立南梁。蕭衍統治初期,留心政務,糾正宋、齊以來的弊政。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換異己、任用親信,兼以討伐的方針。他尊崇門閥世族,寬待宗室。軍事上抵御北魏南侵,一度在鐘離之戰取勝,維持了南北均勢;后數次發動北伐,但戰果不大。在位晚期,隨著年事增高,開始怠于政事。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次年蕭衍被囚死于建康臺城,享年八十六歲,在南朝諸帝中位列第一。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于修陵。
蕭衍才思敏捷,博通文史,為“竟陵八友”之一。所作的千賦百詩,其中不乏名作。即位后,曾令編《通史》六百卷,并親自撰寫贊序。后人認為“歷觀古帝王藝能博學,罕或有焉”。他善音律,精書法,在其倡導下,南梁的文學藝術得到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