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文覺(542年—557年),即北周孝閔帝(557年在位),字陀羅尼,代郡武川(今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人,周文帝宇文泰第三子,母為元皇后(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馮翊公主) ,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一位君主(當時稱天王),但實際上是權臣宇文護擁立的傀儡。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宇文覺七歲(一說九歲)時,被封為略陽郡公。西魏恭帝三年(556年)三月,拓跋廓命宇文覺為安定公世子;四月,拜為大司馬。十月,宇文泰去世,由宇文覺繼承太師、安定公等官爵。十二月,拓跋廓又下詔以岐陽之地封宇文覺為周公。
周孝閔帝元年(557年),拓跋廓派濟北公元迪將皇帝的玉璽和綬帶送給宇文覺,正月初一日(2月15日),在其堂兄宇文護的扶持下,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國號大周,史稱北周。宇文覺稱帝后為了親自執政,與大冢宰宇文護發生沖突。宇文護于是與尉遲綱合謀廢立之事,先設計誅殺乙弗鳳,并使宇文覺身邊沒有侍衛;接著派賀蘭祥逼迫宇文覺遜位,將他貶為略陽公并幽禁。
不久宇文覺被宇文護殺害,年僅十六歲。天和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派遣蜀國公尉遲迥在南郊上謚宇文覺為孝閔皇帝,稱其陵墓為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