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理宗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初名趙與莒,后改名趙貴誠,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十世孫,趙德昭九世孫。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立為宋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宋寧宗死后,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趙昀繼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權相史彌遠挾制之下,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自己則尊崇理學,縱情聲色,直到紹定六年(1233年),史彌遠死后,趙昀才開始親政。他親政之初立志中興,采取罷黜史黨、親擢臺諫、澄清吏治、整頓財政等改革措施,史稱“端平更化”。端平元年(1234年),派兵聯蒙滅金。同年出兵收復三京,但以失敗告終,次年(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臺以宋朝背約為由,全面侵宋,持續四十多年的宋蒙戰爭爆發。晚年趙昀又沉湎于醉生夢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繼落入丁大全、賈似道等奸相之手,國勢急衰。
景定五年十月丁卯日(1264年11月16日),趙昀在臨安去世,在位四十一年,僅次于仁宗,享年六十歲。謚號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廟號理宗。葬于永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