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湛恩(1896—1938),湖北陽新人,教育家、愛國志士和社會活動家。1918年赴美留學,先后入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回國,在南京東南大學、上海大夏大學和光華大學執(zhí)教,曾任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xié)會教育總干事,1928年起任上海滬江大學校長。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后,劉湛恩領(lǐng)導組織國際友誼社,代表政府與各國駐滬外交人員聯(lián)絡,向友邦政府和人民宣傳中國的抗日主張,以爭取國際友人對中國抗戰(zhàn)的同情和支持。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罪證照片,就是由滯留在南京城里的西方宣教士冒死拍攝后輾轉(zhuǎn)交給劉湛恩保存并設法公布于世的。1938年,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成立,劉湛恩拒絕出任偽政府教育部部長。由于劉湛恩堅定的抗日態(tài)度,日本方面最終給上海的日偽漢奸下達死命令,必須除去劉湛恩。1938年4月7日,劉湛恩和家人搭乘車外出時,遭日偽特務暗殺身亡。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1984年被上海市民政局追認為革命烈士。1985年被國家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