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光選(1922.11.5-2016.2.22),江西南昌人,中國戰略導彈與運載火箭技術專家和主要開創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1922年11月5日,江西省南昌市謝哲孫家里生了第三個男孩。謝哲孫夫婦為了給兒子取個吉利的名字“光選”,意思是孩子將來的人生道路選擇了一條光明大道。祖父是當地知名的儒醫,曾立下“寧存千卷書、不置萬畝田”的祖訓,在他的12名孫輩中,有5人曾赴日、法、美等國留學。謝光選的父親因精通中西方銀行業務而在省內銀行界頗有聲望,他留給子女的家訓是“讀千卷詩書,學一技之長”。
1928年秋,6歲的謝光選進了南昌經堂小學。那時,父親依舊到銀行上班,早出晚歸,為家庭掙回一份收入。母親以自己的行動教育、影響孩子,希望他們能刻苦學習,勤奮務實,有一技之長,將來能有所作為。小光選深深領略父母望子成龍的企盼,牢牢記住“學一技之長”的家教,他常常安慰母親說:“媽媽,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念書的。”他每天放學回來,總要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1936年夏,謝光選高小畢業,隨即入濟南育英中學學習。
1942年,謝光選考大學,國內幾所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陸續寄來。可是由于家境艱難,一時拿不起學費,謝光選只好選擇了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
1946年,謝光選畢業于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
1947年初,謝光選來到沈陽兵工廠工作。
1947年初,謝光選告別了傳授他知識和培養他能力的兵工學校大學部,來到了沈陽兵工廠。
1950年,謝光選帶頭研制出反坦克火箭,在抗美援朝戰場立功。
1957年3月,謝光選調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7年,謝光選調入國防部五院后,參加過多種武器和運載火箭的研制和技術領導工作,擔任中近程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航天部總工程師、航天部科技委顧問。
1960年11月5日,在他38歲生日的時候,他和其他研制人員一起仿制的第一枚東風一號導彈平安地發射升空。這年,他被任命為總體部副主任。
1962年底,謝光選被任命為東風二號導彈總體主任設計師。
1962年3月,當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枚小近程一級火箭DF-2試飛失敗時,他作為總體主任設計師極有成效地抓緊完成了相關方面的工作。首先,運用彈性理論描述了火箭橫向固有的彈性振動,并介入飛行穩定方程式組分析,找到了失敗原因,從而完善了飛行理論。其次,結合研制實踐,按照“加強地面試驗,凡是能被地面試驗證實或模擬試驗驗證的,不要帶到飛行試驗中去考核”的思路,總結國外經驗,按系統工程要求,編寫了必須經過單項和綜合性試驗共17項地面試驗,才能允許進入現場參加飛行試驗的研制程序,有效地指導了后續型號的研制工作,為火箭的發射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
1966年10月19日晚,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周恩來總理、葉劍英元帥、聶榮臻元帥等領導聽取了來自發射基地的任務準備情況匯報。當總理提出“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16字方針時,謝光選作為導彈核武器技術協調組長。
1974年11月,當長征二號二級火箭因一根導線拉斷而導致首飛實驗失敗時,他受命負責組織第二次發射,采取了5項技術改進措施,糾正和補救了設計缺陷。如用冗余技術提高了火箭設計的可靠性,并根據導彈研制時逢“文革亂世”的惡劣環境,針對產品質量差的現狀,進一步強化了測試檢查工作,及時更換了箭上“不放心”的儀器設備達數十臺。通過艱苦細致的工作,確保了1975年11月26日發射成功。使中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1.8噸,并提高了可靠性,使中國首次發射返回式衛星獲得成功。
1977年,謝光選被任命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隨后出任長征三號火箭總設計師。這位沒有留過洋的“土專家”以“勤奮”和“務實”為座右銘,致力于新型火箭的開拓和發展。他與科技人員一起,解決了長征三號火箭的許多技術關鍵,為采用液氫液氧作為推進劑鋪平了道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采用氫氧發動機技術的國家。
1978年初,他任長征三號運載火箭首任總設計師,參與組織發射中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獲得成功。
1987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03年,81歲高齡的謝光選被聘為中國載人航天首次飛行任務的榮譽顧問。
2016年2月22日22時1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