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資料簡介
孫冶方(1908年—1983年2月22日),原名薛萼果,化名宋亮、孫寶山、葉非木、勉之等,江蘇無錫人。模范共產黨員,著名經濟學家,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于1985年開始設立和評選,每兩年評選、頒發一次,是迄今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
人物經歷
1921年入高小讀書。1923年在無錫竢實學堂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底轉為中共黨員,任無錫黨支部第一任書記,同時也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從事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同年11月受黨組織派遣,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夏畢業后,在該校和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任政治經濟學講課翻譯。1928年回莫斯科中山大學繼續任翻譯。1930年9月回國后,任上海人力車夫罷工委員會主席,未幾又改任人力車夫總工會籌備委員會主席。同年底,調任滬東區工人聯合會籌備委員會主席。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和左翼文化運動,積極參加組織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并編輯《中國農村》雜志,以孫冶方筆名發表了許多具有馬克思主義觀點的中國農村經濟論文,在理論戰線上對托派及王明的“左”傾錯誤進行了斗爭。九一八事變后,在史沫特萊主編的《中國論壇報》擔任撰稿人。1933年與陳翰笙等發起成立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1935年又開設新知書店、中國經濟資料室,發行《中國農村》月刊,并任月刊編輯,還任英文《中國論壇》通訊員。抗日戰爭爆發后,1937年9月調任中共江蘇省委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后來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經濟部門的領導工作。1941年6月,去蘇北根據地,在華中局宣傳部任宣傳教育科科長。后調華中局黨校教學,并兼任教育科科長。1941年在華中黨校工作期間,提倡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加強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其后還擔任中共淮南津浦路西地委宣傳部部長、蘇皖地區貨物管理總局副局長。在山東工作時任華東財辦秘書長。1949年隨軍到上海。任上海市軍管會工業處處長。新中國建立后,曾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副部長、上海財政經濟學院(現上海財經大學)院長、國家統計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1977年后,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顧問、名譽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等職。1982年9月,他抱病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同年12月16日,為表彰與學習孫冶方,中共社會科學院機關黨委通過決定,授予他模范共產黨員的稱號。1983年2月22日,孫冶方在北京逝世,終年75歲,骨灰撒入故鄉太湖。
主要作品
著作《關于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家資本主義》《關于“資產階級法權”》《關于改革我國經濟管理體制的幾點意見》《社會主義經濟論》《社會主義經濟的若干理論問題》《社會主義的若干理論問題》《孫冶方選集》《中國社會性質的若干理論問題》。
學術觀點孫冶方提出社會主義企業的"分權模式":擴大再生產權力歸國家,簡單再生產權力歸企業。主張抽象法,認為社會主義經濟中價值與價格一致,抽象掉了社會必要勞動量的統計過程,有脫離實際統計數據的傾向。反對長官經濟、命令經濟,主張技術更精密、計算更精確的計劃經濟;只承認產品經濟,而不承認商品經濟;強調價值規律,但僅僅是把價值規律建立在產品經濟,而非商品經濟的基礎之上;不贊成通過自由市場,通過競爭來決定價格;認為價格不是由供求關系決定,是由生產價格決定的,而生產價格是可以通過計算而被掌握的;不承認企業是商品生產者,不承認人們的經濟利益差別,從根本上排斥市場機制堅持"利潤是考核企業經營好壞的綜合指標"。堅持"利潤是考核企業經營好壞的綜合指標",坐牢也不放棄該觀。
相關獎項
獎項名稱: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創辦時間:1985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獎項介紹: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是為紀念我國卓越的經濟學家孫冶方同志對經濟科學的重大貢獻,表彰和獎勵對經濟科學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推動中國經濟科學的繁榮和發展而設立的。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于1985年開始設立和評選,每兩年評選、頒發一次,是迄今為止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為紀念孫冶方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科學的重大貢獻,經濟學家薛暮橋、于光遠、許滌新等發起于1983年6月19日成立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勵基金委員會",1985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開始設立并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