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寇謙之(365-448年),字輔真,上谷郡昌平縣(今北京市昌平區)。北魏時期道教代表人物與改革者,新天師道(北天師道)的領袖,東萊太守寇修之的兒子。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出生于長安,早好仙道,有絕俗之心。少奉正一盟威道,師從成公興修道于嵩山。自稱太上老君授予“天師”之位,得到老子玄孫李普文傳授的《錄圖真經》,去除“三張(張陵、張衡、張魯)偽法”。始光元年(424年),獻道于太武帝拓跋燾,倡導道教改革,制訂樂章,誦戒新法,得到太武帝和宰臣崔浩鼎力支持,親赴道場受箓,修建新天師道場??苤t之與崔浩完全不同,他并不是“太武法難”的主謀和元兇,他從感情上并沒有把佛教徒看作與自身水火不相容的敵人。所以這樣,是因為他曾經通過成公興學習和吸收了佛教的天文學和醫藥學知識,而那部影響他終生,并由他而影響到天師道命運的重要道經《云中音誦新科之誡》,也是在借鑒和模仿佛教“十誦戒”等戒律的基礎上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