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兆南(1924年—2018年10月14日),字宗炎,出生于北京,中國臺灣相聲演員,畢業于北平中國大學經濟系 。
他的作品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1924年,吳兆南出生于北京。1937年,13歲的吳兆南拜侯海林為師學京戲,文、武、丑都學。唱京劇為他日后“說、學、逗、唱”練就了一些基本功。
1949年初,吳兆南隨國民黨從北京南遷臺灣,被推薦的第一份工作是“公務員”,但因單位給其注明的身份是“工友”而不是“大學生”而辭職。后來吳兆南叫了幾個伙計去基隆的“海水浴場”做起小買賣——給人買煙買茶。等到天黑浴場關門,小店就變成了票房。吹拉彈唱,每天都“玩”到9、10點鐘。因為不要錢,所以前來觀看的人越來越多,這便是吳兆南戲劇人生的開端。同年秋涼后,浴場關閉。吳兆南被基隆高沙劇團叫去做票務報戲目,當臨時演員。逐漸的,吳兆南上臺機會多了起來,便開始潛心學習京劇,并跟隨劇團走南闖北。
1952年,馬繼良在臺北創立“螢橋樂園”,變魔術、說評書、唱大鼓的都有,獨缺說相聲的。挑選相聲演員時,馬繼良首先想到了吳兆南。于是,吳兆南硬著頭皮開講單口相聲。一個星期,吳兆南記憶中的段目全說完了。隨后就找了陳逸安,魏龍豪搭檔,開始編段子。通常是吳兆南口述,陳逸安、魏龍豪寫“臺詞”,三人合力創作出一批像《口吐蓮花》《夸講究》《黃鶴樓》這樣的相聲作品。恰逢受正聲廣播公司邀請前去電臺說相聲,由此,吳兆南開始在各廣播電臺用聲音讓觀眾知曉,開啟了其臺灣相聲生涯。同年,在李麗華主演的故事片《一只鳳凰一只雞》中反串媒婆。
1953年,相聲正式在臺灣登上舞臺。吳兆南與魏龍豪成為臺灣相聲舞臺的最佳拍檔,在1960年代紅極一時,廣為民眾所熟知。
1968年,與魏龍豪在臺灣出版第一張相聲唱片,后又錄制相聲集磁帶《相聲集錦》《相聲選粹》《相聲捕軼》等,匯集了250多段相聲精華。
1969年,吳兆南帶隊赴美國舊金山公演。1973年,移民美國,開始在美國一邊做牛肉干謀生,一邊表演相聲。
1974年,吳兆南在于占元主演的電影《師父出馬》中飾大徒弟。作為相聲演員,吳兆南在銀幕上扮演角色,無形中能向其中添加笑料,令人捧腹。
1979年,吳兆南連獲臺灣“薪傳獎”和“金鼎獎”。1982年4月27日,在香港由馬季主持儀式,吳兆南拜相聲演員侯寶林為師。
1987年,吳兆南與來美國的中國曲藝演員魏喜奎、常寶華、常寶霆、常貴田、白全福、梁原民同臺演出,進行了藝術交流。
1991年4月,參加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主辦,北京、天津、山東、廣東、黑龍江等10家電臺和上海音像公司、上海電視臺、《每周廣播電視》聯辦的“上海國際相聲交流演播”。
1998年,作為華裔相聲演員,吳兆南在紐約獲頒“亞洲最杰出藝人金獎”。1999年,在洛杉磯,吳兆南收了中國大陸曲藝演員江南為徒。
2000年6月17日,吳兆南獲由林肯藝術中心、紐約文化局及美華藝術協會頒發的“終身藝術成就獎”。2001年,他成立“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在海外努力推展相聲文化。
2004年1月,吳兆南回到臺北過八十大壽,他率眾弟子侯冠群、劉爾金、郎祖筠等演出相聲小品《吳室聲蜚》,首場演出就吸引大批相聲迷爭相捧場觀賞。
2005年6月26日,赴濟南參加臺北曲藝團與濟南市曲藝團在濟南市聯袂舉行的“兩岸同曲齊魯情”晚會。
2007年5月20日,應中華之聲國劇社邀請,與南加州各大京劇社、兩岸三地名票名伶聯合演京劇《白蛇傳》。在劇中飾演飾演小和尚。2008年5月16日,在洛杉磯參加白玉薇安息禮拜。
2009年8月6日,中國笑星藝術團赴美國演出,先后于洛杉磯,西雅圖,芝加哥等地舉行“歡樂美洲行”曲藝專場演出,吳兆南與李伯祥、馬增蕙、張志寬、杜國芝、李偉建、武賓等同臺演出。
2014年2月7日,參加洛杉磯新春晚會。2015年6月,吳兆南到北京,給北京京劇院學生做藝術指導。2018年10月14日,吳兆南在洛杉磯去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