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筆名洪道、學立,廣東高要人,出生于廣州府番禺縣(今廣州),祖籍廣東省肇慶市高要縣水坑鄉( 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物理學之父。 吳大猷民國十八年(1929年)畢業于南開大學,1931-1933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33-1934年在美國作光譜學、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學方面的研究。回國后,在北京大學、西南聯大任教,歷任北京大學物理學教授,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國科指導會主任委員等職。1939年獲中央研究院丁文江獎金,1943年獲教育部第一等科學獎金。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83—1994年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吳大猷畢生獻身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為中國科學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世界物理學界享有盛譽。在西南聯大任教的八年期間,吳大猷主要負責的科目為電磁學、近代物理、量子力學和古典力學等等,在這方面也培育出許多杰出的人才,李政道和楊振寧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兩位。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論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兩項研究為后來的工作開辟了道路,一項是關于重原子f態的計算,另一項是閉殼層電子激發態的計算。吳大猷的相關著作有《科學和教育》《科學與科學發展》《吳大猷科學哲學文集》《物理學的歷史和哲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