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收錄唐之淳的古詩/代表作品根據時間排序,通過這些唐之淳古詩詞的介紹可以了解名家唐之淳的詩風。如果您也有喜歡的唐之淳代表作品、或喜歡的唐之淳的古詩詞,歡迎分享。
明代:唐之淳
家住蓬萊第幾峰,靜如云水動如龍。九天官府無人到,八海山川有路逢。
巖畔牧羊曾化石,坐中吹飯或成蜂。夜來青鳥雙飛去,寄得麻姑信一封。
家住蓬萊第幾峰,靜如雲水動如龍。九天官府無人到,八海山川有路逢。
亂后關山開王氣,雨馀行李帶春泥。鵓鳩啄椹蠶開簇,布谷催耕水沒犁。
壁上好詩無客和,井邊遺廟有烏啼。翻思野渡舟橫處,只在滁州西澗西。
亂後關山開王氣,雨馀行李帶春泥。鵓鳩啄椹蠶開簇,布谷催耕水沒犁。
壁上好詩無客和,井邊遺廟有烏啼。翻思野渡舟橫處,隻在滁州西澗西。
幾回投筆厭窗雞,今日云邊入馬蹄。欲赴陳王燕平樂,還同李愬入淮西。
羽書烽火三方靜,紫塞黃河一路題。喜得寵行詩句好,船頭夜夜燭虹霓。
幾回投筆厭窗雞,今日雲邊入馬蹄。欲赴陳王燕平樂,還同李愬入淮西。
山峰如馬浪如龍,巴雪消時春氣濃。萬里順流東到海,石頭城下合朝宗。
山峰如馬浪如龍,巴雪消時春氣濃。萬裡順流東到海,石頭城下合朝宗。
最憶吳中與越中,四時風物總相同。夏田苗麥云頭綠,秋水荷花酒面紅。
調馬岡前看夜月,呼猿洞口納天風。于今忽作邊城客,白草黃沙兩鬢蓬。
最憶吳中與越中,四時風物總相同。夏田苗麥雲頭綠,秋水荷花酒面紅。
昔向馬前奏,今來船上聞。分明關塞月,吹破楚天云。
昔向馬前奏,今來船上聞。分明關塞月,吹破楚天雲。
藕花紅墮蓮房老,藕根水澀波聲悄。一雙翡翠破蒼煙,銜魚出波飛向天。
日暮無人來蕩槳,半黃殘柳寒蟬響。
偶作淮甸游,空煩故人待。執熱思雨涼,馳情寄云海。
豈無黃發期,但恐朱顏改。共保金石軀,芳名歲寒在。
偶作淮甸遊,空煩故人待。執熱思雨涼,馳情寄雲海。
豈無黃發期,但恐朱顔改。共保金石軀,芳名歲寒在。
長涂策征騑,解后棲禪處。入門坐盤石,果得山僧遇。
陰泉浥雨漪,陽坡蔭云樹。衣留大顛室,馬系支公墅。
長塗策征騑,解後棲禪處。入門坐盤石,果得山僧遇。
陰泉浥雨漪,陽坡蔭雲樹。衣留大顛室,馬系支公墅。
小河水深沒馬頰,浴盤浮渡如浮杯。碾渦咫尺不可上,四夫爭挽聲喧豗。
大河雨馀勢業業,邑人來迎具舟楫。片帆天際落春云,萬斛空中舞秋葉。
大河雨馀勢業業,邑人來迎具舟楫。片帆天際落春雲,萬斛空中舞秋葉。
高郵湖,湖中飛蚊不可驅。六月七月日未沒,春雷隱隱鳴菰蒲。
饑蚊如針峰,飽蚊如櫻珠。繞船大叫掌流血,有夢不得游華胥。
饑蚊如針峰,飽蚊如櫻珠。繞船大叫掌流血,有夢不得遊華胥。
懸厓臨江皋,飛閣棧石面。空中金像古,舄下云濤濺。
淮楚指顧間,河漢中流見。幸與風水遭,寧辭登涉倦。
懸厓臨江臯,飛閣棧石面。空中金像古,舄下雲濤濺。
淮楚指顧間,河漢中流見。幸與風水遭,甯辭登涉倦。
山月未落潮水平,不聞潮聲聞櫓聲。乍徐忽遠復興舉,宛若秋天鶴鸛鳴。
龍潭已過儀真近,江南行更江北聽。瓜步屯邊戍卒閒,白沙壩下鹽船并。
山月未落潮水平,不聞潮聲聞櫓聲。乍徐忽遠複興舉,宛若秋天鶴鸛鳴。
涷雨塵外飛,涼飆霎然至。遠岫分夕陰,輕雷閣炎氣。
云端去翼滅,石罅奔流駛。境勝神亦融,無言轉多思。
雲端去翼滅,石罅奔流駛。境勝神亦融,無言轉多思。
雙林古名剎,婺女之烏傷。云出漢水白,云歸山氣黃。
維昔傳大士,依山開道場。六時動天樂,草木生妙香。
雙林古名剎,婺女之烏傷。雲出漢水白,雲歸山氣黃。
晨艫畏炎曦,夕枕愛輕爽。星搖大江動,月送驚潮響。
微鐘答野吹,短夢興遐想。雨止流螢來,熒熒度疏幌。
飄飄山上云,乃在谷中藏。
風吹萬里去,何當還舊鄉。
飄飄山上雲,乃在谷中藏。
風吹萬裡去,何當還舊鄉。
正月丹符出紫宸,三軍萬里凈邊塵。天垂平野星辰近,地入皇圖雨露新。
已見城池開道路,早聞禾黍變荊榛。燕然剩有磨崖石,留待班生頌圣明。
正月丹符出紫宸,三軍萬裡淨邊塵。天垂平野星辰近,地入皇圖雨露新。
已見城池開道路,早聞禾黍變荊榛。燕然剩有磨崖石,留待班生頌聖明。
蜂蝶飛來花滿枝,無風無雨兩相宜。紅霞照影宜春苑,綠浪生香太液池。
西風卷海作濤聲,燭影檐花徹夜明。
況有懷人心似雨,暗隨秋點出江城。
前月公使還,送之聊城東。今日公使出,遇之秦梁洪。
公如虬與龍,來往無定蹤。我如萍與蓬,流轉何終窮。
前舟及彭城,后舟過豐沛。河冰堅無聲,相隔兩舍內。
舍舟輕覓車,累日不得至。欲飛乏羽翼,欲渡安能濟。
前舟及彭城,後舟過豐沛。河冰堅無聲,相隔兩舍內。
順流兼長風,席掛風轉急。云寒景色晏,人遠鷗鷺集。
久行厭風水,數日臨險澀。逆浪側倒翻,洑包沙流入。
順流兼長風,席掛風轉急。雲寒景色晏,人遠鷗鷺集。
曉望嘉祥山,晚投孫家圈。墟曲煙火亂,天高云景鮮。
道旁一廢碑,糾結苔蔓纏。知是古鄉校,篆筆有瑤鐫。
曉望嘉祥山,晚投孫家圈。墟曲煙火亂,天高雲景鮮。
近年黃河決,其半民所居。高者為洲渚,下者為沮洳。
昔逢禾與麻,今見鱉與魚。園廬盡漂蕩,桑棗遺朽株。
昔逢禾與麻,今見鼈與魚。園廬盡漂蕩,桑棗遺朽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