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歷
詞語解釋
夏歷[ xià lì ]
⒈ ?見“農歷”
引證解釋
⒈ ?我國古代歷法之一。相傳創始于 夏 代,因而得名。又稱陰歷、農歷、舊歷。實際是一種陰陽合歷。它以寅月為歲首,以月亮繞地球一周為一月,以十二或十三月為一年。月分大盡小盡,大盡每月三十天,小盡每月二十九天。其置閏法是:三年一閏,五年二閏,十九年七閏。
引《后漢書·律歷志中》:“永元 十四年,待詔太史 霍融 上言:‘官漏刻率九日增減一刻,不與天相應。或時差至二刻半,不如 夏 歷密。’”
《宋書·律歷志下》:“夏歷七曜西行,特違眾法, 劉向 以為后人所造,此可疑之據二也。”
國語辭典
夏歷[ xià lì ]
⒈ ?傳統三正歷法系統之一。為夏代授時的歷法。以建寅三月為歲首,正月是孟春,四月是孟夏,七月是孟秋,十月是孟冬,平均分配四季。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平分成立春、雨水、驚蟄等二十四個節氣,以便于農事。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三五四天或三五五天,少于一個太陽年的實際天數(三六五點二四二一九九〇七天)?,因此就有三年一閏,五年兩閏,十九年七閏的置閏辦法,使歷來的平均長度相當于一個太陽年。這種混合太陽歷、太陰歷與干支紀日法而成的夏歷,既符合天文節氣,又方便農業社會農耕所需。漢武帝太初歷亦以之為依據,后代多沿用。
最近近義詞查詢:
調和的近義詞(tiáo hé)
描寫的近義詞(miáo xiě)
今生的近義詞(jīn shēng)
要求的近義詞(yāo qiú)
片刻的近義詞(piàn kè)
禮品的近義詞(lǐ pǐn)
商場的近義詞(shāng chǎng)
不同凡響的近義詞(bù tóng fán xiǎng)
這樣的近義詞(zhè yàng)
處處的近義詞(chù chù)
務必的近義詞(wù bì)
契合的近義詞(qì hé)
代替的近義詞(dài tì)
命運的近義詞(mìng yùn)
驚動的近義詞(jīng dòng)
震蕩的近義詞(zhèn dàng)
收藏的近義詞(shōu cáng)
變化的近義詞(biàn huà)
嘉勉的近義詞(jiā miǎn)
教導的近義詞(jiào dǎo)
冷清的近義詞(lěng qīng)
子女的近義詞(zǐ nǚ)
典型的近義詞(diǎn xíng)
一心的近義詞(yī xīn)
決議的近義詞(jué yì)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