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動(dòng)
詞語解釋
驚動(dòng)[ jīng dòng ]
⒈ ?舉動(dòng)影響別人;使吃驚或受干擾。
例上下頗驚動(dòng)。——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驚動(dòng)了在書房中的學(xué)者。
英disturb;
引證解釋
⒈ ?驚惶騷動(dòng)。
引《六韜·五音》:“敵人驚動(dòng)則聽之:聞枹鼓之音者,角也;見火光者,徵也;聞金鐵矛戟之音者,商也;聞人嘯呼之音者,羽也;寂寞無聞?wù)撸瑢m也。”
《吳子·應(yīng)變》:“今有少年率起,擊金鳴鼓於阨路,雖有大眾,莫不驚動(dòng)。”
《后漢書·劉盆子傳》:“軍中常有 齊 巫鼓舞祠 城陽景王,以求福助……有笑巫者輒病,軍中驚動(dòng)。”
⒉ ?猶震動(dòng)。舉動(dòng)影響他人,使有所感。
引《史記·南越列傳》:“漢 興兵誅 郢,亦行以驚動(dòng) 南越。”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后序》:“初至北營(yíng),抗辭慷慨,上下頗驚動(dòng)。”
《醒世恒言·吳衙內(nèi)鄰舟赴約》:“吳彥 不敢自專,又請(qǐng)父命,方纔脫換服飭,過去相見,入坐飲酒。早驚動(dòng)后艙 賀小姐,悄悄走至遮堂后,門縫中張望。”
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第一部一:“這掛車子的到來,給 韓 家大院帶來了老大的不安,同時(shí)也打破了全屯居民生活的平靜。草屋里和瓦房里的所有的人們都給驚動(dòng)了。”
⒊ ?猶騷擾。
引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汝等入城,不得驚動(dòng)府庫,不得殺害人民,不得取奪財(cái)物。”
⒋ ?猶煩擾。
引《晉書·劉聰載記》:“彼方憂自固,何暇來邪!且聞上身在此,自當(dāng)不敢北視,況敢濟(jì)乎!不須驚動(dòng)將士也。”
清 翟灝 《通俗編·行事》:“按今言煩擾人曰驚動(dòng),亦曰勞動(dòng)。”
《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那 張老頭兒 説道:‘怎么驚動(dòng)起師爺來了?’”
國語辭典
驚動(dòng)[ jīng dòng ]
⒈ ?驚駭震動(dòng)。
引《三國演義·第六回》:「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dòng)。」
近轟動(dòng) 震動(dòng)
⒉ ?煩擾。也作「驚擾」。
引《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因?yàn)闊o事,不敢來上門上戶,驚動(dòng)老爹。」
《紅樓夢(mèng)·第二〇回》:「這里寶玉通了頭,命麝月悄悄的伏侍他睡下,不肯驚動(dòng)襲人。」
相關(guān)成語
- shàng mén上門
- móu wú yí cè謀無遺策
- sè sè瑟瑟
- fù huó jié dǎo復(fù)活節(jié)島
- zhēn xiāng貞香
- mù shǔ木薯
- xiào guǒ效果
- tíng jī píng停機(jī)坪
- cǎo chóng草蟲
- duàn nǎi斷奶
- dǎ cǎo gǔ打草谷
- chù xiàn yí huá黜羨遺華
- dòng tǐ胴體
- hēi shì黑市
- shān chú刪除
- wèi lù遺賂
- kǒu kǒu shēng shēng口口聲聲
- shí huī石灰
- wù jì悟寂
- yī hào一號(hào)
- xiāo tuì消退
- kūn míng昆明
- lǐ jiǎ里甲
- jiā jū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