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秦
詞語解釋
避秦[ bì qín ]
⒈ ?晉·陶潛《桃花源記》:“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隱居。指躲避強暴或戰亂。簏名。
引證解釋
⒈ ?后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引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云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夏陽 適 晉,得 隨會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與 毛公 而俱隱。”
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尋幽數日不逢人。”
⒉ ?指躲避強暴或戰亂。
引《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臺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意。”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于 法,朝鮮 并于 日,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者發指。”
⒊ ?簏名。
國語辭典
避秦[ bì qín ]
⒈ ?秦時苛政擾民,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后比喻逃離暴政的迫害。元·無名氏〈梧葉兒·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秦。」
近避難 避亂
最近近義詞查詢:
不安的近義詞(bù ān)
負荷的近義詞(fù hé)
人心的近義詞(rén xīn)
大師的近義詞(dà shī)
居住的近義詞(jū zhù)
如果的近義詞(rú guǒ)
拚命的近義詞(pàn mìng)
醫院的近義詞(yī yuàn)
冷光的近義詞(lěng guāng)
自食其力的近義詞(zì shí qí lì)
市面的近義詞(shì miàn)
可惜的近義詞(kě xī)
失業的近義詞(shī yè)
查看的近義詞(chá kàn)
行動的近義詞(xíng dòng)
撤消的近義詞(chè xiāo)
承平的近義詞(chéng píng)
傷心的近義詞(shāng xīn)
發現的近義詞(fā xiàn)
斷魂的近義詞(duàn hún)
初度的近義詞(chū dù)
專家的近義詞(zhuān jiā)
農村的近義詞(nóng cūn)
來臨的近義詞(lái lín)
良好的近義詞(liáng hǎo)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