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
詞語解釋
明哲保身[ míng zhé bǎo shēn ]
⒈ ?原義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義。現在則指為了保住個人利益回避原則斗爭的庸俗作風,有貶義。
英be worldly wise and play safe;
引證解釋
⒈ ?原指明智的人不參與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損于自己,回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
引語本《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穎達 疏:“既能明曉善惡,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擇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禍敗。”
晉 葛洪 《抱樸子·仁明》:“明哲保身,《大雅》之絶蹤也。”
唐 白居易 《杜佑致仕制》:“盡悴事君,明哲保身,進退始終,不失其道。”
宋 歐陽修 《晏元獻公挽辭》之三:“富貴優游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
清 沉起鳳 《諧鐸·燒錄成名》:“君子明哲保身,而動稱好辨,僇辱及之矣。”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明哲保身在這危亂的時代并不見得就是智慧。”
毛澤東 《反對自由主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
陳登科 《風雷》第一部第三九章:“明明看到 熊彬 的缺點,沒有從正面向 熊彬 提出來,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思想作怪。”
國語辭典
明哲保身[ míng zhé bǎo shēn ]
⒈ ?明達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語本后亦指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明·梁辰魚。
引《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浣紗記·第一二出》:「但大仇既報,吾愿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
近潔身自好
反飛蛾撲火 同流合污 隨波逐流
英語a wise man looks after his own hide (idiom)?, to put one's own safety before matters of principle
最近近義詞查詢:
厄運的近義詞(è yùn)
參與的近義詞(cān yù)
一致的近義詞(yī zhì)
部分的近義詞(bù fèn)
更衣的近義詞(gēng yī)
美滿的近義詞(měi mǎn)
出色的近義詞(chū sè)
聲氣的近義詞(shēng qì)
太平的近義詞(tài píng)
解除的近義詞(jiě chú)
氣息奄奄的近義詞(qì xī yǎn yǎn)
文明的近義詞(wén míng)
刻苦的近義詞(kè kǔ)
源源不斷的近義詞(yuán yuán bù duàn)
個性的近義詞(gè xìng)
思想的近義詞(sī xiǎng)
交卸的近義詞(jiāo xiè)
隨聲附和的近義詞(suí shēng fù hè)
須要的近義詞(xū yào)
請教的近義詞(qǐng jiào)
起身的近義詞(qǐ shēn)
全身的近義詞(quán shēn)
可靠的近義詞(kě kào)
那個的近義詞(nà gè)
木樨的近義詞(mù xī)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