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愧
詞語解釋
慚愧[ cán kuì ]
⒈ ?因有缺點或錯誤而感到不安;羞愧。
英be shamed;
⒉ ?幸運,僥幸。
例那王俊得知這個消息,叫聲慚愧,幸而預先走脫了。——《蕩寇志》
英lucky;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慙媿”。亦作“慙愧”。
⒉ ?因有缺點、錯誤或未能盡責等而感到不安或羞恥。
引《國語·齊語》:“是故大國慙媿,小國附協。”
《漢書·貢禹傳》:“自念終亡以報厚德,日夜慙愧而已。”
《南史·孝義傳上·韓係伯》:“隣人慚愧,還所侵地,躬往謝之。”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目今正值空乏,不能相濟,慚愧!慚愧!”
巴金 《啞了的三角琴》:“說來慚愧,我們所答應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⒊ ?感幸之詞。意為多謝、難得、僥幸。
引唐 王績 《過酒家》詩之五:“來時長道貰,慚愧酒家胡。”
唐 元稹 《長灘夢李紳》詩:“慙媿夢魂無遠近,不辭風雪到 長灘。”
宋 蘇軾 《浣溪沙》詞:“慚愧今年二麥豐,千畦翠浪舞晴空。”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小生慚愧,有緣遇這箇小娘子。”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郭孝子 扒起來,老虎已是不見,説道:‘慚愧!我又經過了這一番!’”
國語辭典
慚愧[ cán kuì ]
⒈ ?羞愧。
引《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三公子滿心慚愧,叫請了四老爺和楊老爺出來。」
《文明小史·第四〇回》:「說得陸天民很覺慚愧,臉都紅了。」
近忸怩 汗下 羞愧
反自滿
⒉ ?僥幸、難得。常用作自謙之詞。
引宋·蘇軾〈浣溪沙·慚愧今年二麥豐〉詞:「慚愧今年二麥豐,千畦細浪舞晴空。」
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小生慚愧,有緣遇這個小娘子,許我明夜再會。」
最近近義詞查詢:
特性的近義詞(tè xìng)
中心的近義詞(zhōng xīn)
演出的近義詞(yǎn chū)
實驗的近義詞(shí yàn)
巡回的近義詞(xún huí)
害怕的近義詞(hài pà)
成就的近義詞(chéng jiù)
華夏的近義詞(huá xià)
城市的近義詞(chéng shì)
干涸的近義詞(gān hé)
拜別的近義詞(bài bié)
西洋的近義詞(xī yáng)
進入的近義詞(jìn rù)
航線的近義詞(háng xiàn)
那邊的近義詞(nà biān)
基礎的近義詞(jī chǔ)
安身的近義詞(ān shēn)
國度的近義詞(guó dù)
表演的近義詞(biǎo yǎn)
消失的近義詞(xiāo shī)
開放的近義詞(kāi fàng)
振奮的近義詞(zhèn fèn)
天堂的近義詞(tiān táng)
美貌的近義詞(měi mào)
關懷的近義詞(guān huái)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