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慨
詞語解釋
憤慨[ fèn kǎi ]
⒈ ?憤恨不平。
英indignation;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憤愾”。
⒉ ?憤恨感慨。
引《世說新語·言語》“陶公 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 劉孝標 注引 王隱 《晉書》載 晉 陶侃 《臨終表》:“臣年垂八十,位極人臣,啟手啟足,當復何恨!但以餘寇未誅,山陵未復,所以憤慨兼懷,唯此而已。”
《晉書·儒林傳·范弘之》:“每讀其事,未嘗不臨文痛嘆,憤愾交懷。以今況古,乃知一揆耳。”
《宋書·袁湛傳》:“奉命西行,途戾 荊 郢,瞻望 巴 漢,憤慨交深。”
⒊ ?憤憤不平。
引《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 乃還救 譚,十月至 黎陽”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且三軍憤慨,人懷私怒,我將軍辭不獲已,以及 館陶 之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仇隙》:“右軍 遂稱疾去郡,以憤慨致終。”
浩然 《艷陽天》第一〇一章:“她又不能違背她的大伯,陪著咬了咬牙,表示很憤慨。”
國語辭典
憤慨[ fèn kǎi ]
⒈ ?憤怒而慨嘆。
引南朝宋·傅亮〈為宋公至洛陽謁五陵表〉:「瞻拜之日,憤慨交集。」
近憤懣 憤怒 憤恨 憤激 氣憤
最近近義詞查詢:
災民的近義詞(zāi mín)
安排的近義詞(ān pái)
規劃的近義詞(guī huà)
執掌的近義詞(zhí zhǎng)
實現的近義詞(shí xiàn)
淋漓盡致的近義詞(lín lí jìn zhì)
至誠的近義詞(zhì chéng)
推廣的近義詞(tuī guǎng)
損壞的近義詞(sǔn huài)
冷清的近義詞(lěng qīng)
記住的近義詞(jì zhù)
充塞的近義詞(chōng sè)
首都的近義詞(shǒu dū)
消失的近義詞(xiāo shī)
說謊的近義詞(shuō huǎng)
無精打采的近義詞(wú jīng dǎ cǎi)
得過且過的近義詞(dé guò qiě guò)
倘若的近義詞(tǎng ruò)
過時的近義詞(guò shí)
如許的近義詞(rú xǔ)
暗地的近義詞(àn dì)
敵人的近義詞(dí rén)
斷定的近義詞(duàn dìng)
海外的近義詞(hǎi wài)
便是的近義詞(biàn shì)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