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殿位于古城登瀛街,是原文廟的正殿,建筑面積273平方米,前為露臺,基高1.7米。以紅砂石砌筑。總體形態呈正方形,抬梁式大木結構,殿宇周圍為回廊。大門為八合雕花門扇,兩邊次間有扇形花窗。殿宇高1.7米,歇山重檐,舉架反宇,屋頂巍然高聳,檐...
回龍閣吊腳樓群座落在古城東南的回龍閣,前臨古官道,后懸于沱江之上,是鳳凰古城具有濃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該吊腳樓群全長240米,屬清朝和民國初期的建筑,如今還居住著十幾戶人家。
吊腳樓群的吊腳樓均分上下兩層,俱屬五柱六掛或五柱八掛的...
位于湖南省鳳凰古城沙灣的一座殿宇樓臺薈萃的建筑藝術大觀,又叫江西會館。萬壽宮形成建筑規模宏大設計精巧獨特,雕琢玲瓏剔透的建筑群落。緊靠大門與高大門樓連為一體的,北有陽樓,西有遐昌閣。大門內9級臺階之上凌空矗立正廳,而后是正殿。萬壽宮前臨沱江...
臘爾山高原臺地位于鳳凰縣西北,這里是苗人的腹地,歷史上幾乎每一次的苗民起義都是從這開始的。臨近臘爾山有烏巢河大橋,這里同時也是民族風情觀光寶地。造型獨特的苗家吊腳樓,曲曲彎彎的石板路,一步一景,令人流連忘返。...
臘爾山高原臺地位于鳳凰縣西北,這里是苗人的腹地,歷史上幾乎每一次的苗民起義都是從這開始的。這里同時也是民族風情觀光寶地。造型獨特的苗家吊腳樓,曲曲彎彎的石板路,一步一景,令人流連忘返。...
書架堂從元朝始建,已有近七百年的歷史,明朝開始修建寨墻,清朝形成如今之規模。書架堂背山而建,分上、中、下三寨,寨墻高5米有余,寨墻用本地所產青石筑起。石基牢固,縫細緊密,雖經風雨吹搖,時光流逝,依然如故。寨外以前皆是魚塘,即可觀賞,食用;又...
黃絲橋古城是國內至今保存較好的一座城堡,黃絲橋古城不大,東西長150米,南北長230米。黃絲橋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古為屯兵之所,黃絲橋古城是歷代統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釁的前哨陣地。昔日伏波將軍馬援及威震西藏的福康安均命喪于此...
三潭書院坐落在鳳凰縣吉信鎮之一山頂。主樓巍峨雄峙、飛檐翹角、雕梁畫棟。落后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圍是畫廊曲欄和課堂宿舍,前后對稱,布局嚴謹。院內花木扶疏,幽靜雅致;院外古柏參天,金桂飄香。
三潭書院是南方長城現存較大的書院,也是中國苗族地...
沙灣景區集鳳凰山水之精,古虹橋、萬名塔、遐昌閣以及鳳凰八景中的五景皆聚于此。再加上游客裝扮的苗族少女和來寫生畫畫的學生,又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亭子關又稱王城,在湖南省鳳凰縣黃合鄉境內,為湖南西部邊陲,西去幾百米就是貴州省界,是中國南方長城的起點。亭子關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至今已有三百八十多年的歷史。
亭子關是在孤山山筑城,青石圍山而砌,是一個面積6359平方米的圓...
東門城樓位于城東,緊靠沱江,原名"升恒門",為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東門城樓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門下部由紫紅砂巖砌成,上部城樓則用古磚砌筑。
城門寬3.5米,高4米,呈半圓拱,兩扇城門都用鐵皮包裹,用圓頭鐵釘密釘,牢實堅固...
神秘大峽谷雷家寨位于鳳凰古城西部,沈從文先生祖居地——林峰鄉,距鳳凰古城10公里處。集土家村寨、山水田園、迷人飛瀑、天然浴池、霧壑云崖、神話傳奇于一體。并遺存有湘西*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的洞中匪城。...
準提庵原名“江心禪寺”,始建于明代、清嘉慶年重修,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是鳳凰古城唯一一座保存較完整的佛教場所,乃鳳凰古八景之一,素有“梵閣回濤”之美稱。
這里是鳳凰較靈驗的寺廟,古剎建筑用紅巖石,寺院大門上方石刻“江心禪寺”,庵內光線暗得古老...
烏龍山景區是鳳凰縣烏龍山景區開發接待站新近推出一個以自然風光為主,兼顧苗家風情的旅游開發項目。該地屬鳳凰縣西北苗疆區域的麻沖鄉扭光村,距鳳凰古城28公里。景區位于湘黔邊界的深山峽谷之中。
烏龍山景區是《烏龍山剿匪記》故事發源地。這里由于人跡...
西關門位于古城遐昌閣與萬名塔之間,前臨沱江,后靠東嶺之西。西關門始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穿斗式構架,磚石結構,建筑面積50平方米,高15米,分上下兩層。清朝時,上層住兵,下層為過往盤查關門,是進入鳳凰古城外圍地區沙灣的咽喉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