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瑪卿在地圖上稱為瑪卿崗日或積石山,屬昆侖山系。當地藏族人民稱“神山”,主峰6282尺,東南橫長14公里,寬約4公里,終年積雪。炎夏七月晴日遠遠眺望,碧空萬里,雪峰突立,宛若水晶玉石雕塑的一般,光潔晶瑩,珠光寶氣,十分壯觀神奇。“阿尼”是...
位于臨夏市北1公里處的萬壽塬。此地塬頭山勢突兀,并峙之五峰,自西向東分別被稱作二崗、樓仙洞、萬壽觀、萬匝祖師殿、林喇嘛寺。萬壽觀昔為“河州八景”之一。曰“古觀仙蹤”。據傳乞伏氏在河州建立西秦政權時,已有此觀。后歷經興廢,元稱飛揚書院,明為真...
羅家洞寺,又名云光寺羅家洞,藏語叫典卻讓旋,是一處藏傳佛教黃教寺院,歷來屬拉卜楞寺管轄。羅家洞寺位于永靖縣城之南的羅川村(又名太極村),當人們從山下仰望,紅崖絕壁上鑲嵌著一座獨立縹渺的飛樓,上接藍天,下臨深淵,樹遮花掩,猶如仙閣,景色十分壯...
位于臨夏市城東南角環城東路35號,三道橋廣場以東六十幾米處,占地面積約兩百多畝,包括素琴女校、果園、菜園....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成立于2003年,位于和政縣城關鎮梁家莊新村。該館分一期館和二期館兩個部分,占地面積65畝,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館藏各類古動物化石30000多件,分三綱8目150個屬種,其中一級品50多件,二級品1...
大拱北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的1720年,由大拱北當家人妥化清倡修,起初規模較小,俗稱祁家拱北,后規模漸增,主要建筑有三層八卦金頂和牌坊、影壁、經堂院、禮拜殿、碑廳、井廳、客廳、靜室、花園等,亭臺樓閣,錯落有致....
位于臨夏市解放路,在南門廣場南側,北瀕紅水河,是臨夏穆斯林群眾禮拜的宗教活動場所。始建于元代末年,以后隨毀隨修,相延至今。現存清真寺經1979年重修,由前廳和禮拜堂兩部分組成。前廳為平臺式,臺基高2米,廳高8米,前豎10個圓柱。禮拜大殿為磚...
大墩峽位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鎮西6公里,擁有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三大優勢。區位優勢是甘青兩省五縣的交匯處,依黃河而生,東臨黃河三峽,南面是保安三莊之一的具有濃郁保安族風情的大墩村,西靠AAAA景區孟達天池。景區由叭口...
炳靈寺起初叫“唐述窟”,是羌語“鬼窟”之意。后歷有“龍興寺”、“靈巖寺”之稱。明永樂年后,取藏語“十萬佛”之譯音,取“炳靈寺”或“冰靈寺”之名。位于臨夏永靖縣以西50公里、黃河北岸積石山中。石窟分上寺、洞溝、下寺三處,分布在大寺溝兩側的紅沙...
菩薩大殿是松鳴巖較早的佛教建筑,松鳴巖佛寺初建于明永樂二年——正統二年(1404-1437年),河州都督劉昭自捐奉銀并倡導民眾捐資創修,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清毀于戰亂,后重建,現存建筑為1985年重建。菩薩大殿為一間轉三兩挑檐四明柱的...
松鳴巖國際滑雪場坐落于古動物化石之鄉-甘肅省和政縣,國家AAAA級風景區-松鳴巖景區。是臨夏州*座國際滑雪場,是集健身、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綜合性娛樂場所。...
清真老王寺位于臨夏市八坊腹地王寺街73號,俗傳某王氏倡建,故名王寺,民國37年(1948)新王寺建立,改稱老王寺,屬伊斯蘭教....
大夏河,甘肅省中部較大河流,屬黃河水系。古名漓水,源于甘南高原甘、青交界的大不勒赫卡山南北麓。南源桑曲卻卡,北源大納昂,匯流后始稱大夏河。風景名勝大夏河主要支流有咯河、鐵龍溝、老鴉關河、大灘河及牛津河等。土門關以南為上游,石質山原,海拔25...
位于臨夏市西郊,是一個以花卉和古建筑為主的江南式園林。紅園始建于1958年,占地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建筑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由清暉軒、如意湖、盆景院、月季院、怡樂廳、動物園六個部分組成。紅園以池、館、樹交相輝映,兩頭大,中間...
臨夏因毗鄰大夏河而得名。沿大夏河堤設的綠化帶寬15~20米不等,休閑道寬5米,栽有長青樹,并配以花壇、草坪、噴泉、石桌、石凳,專供游人休息。在大夏河道內構筑了三道活動式水壩,可以不定期的形成水域景觀。同步埋設給水、雨水 、污水、電信電纜、熱...
鹽鍋峽水庫因建造鹽鍋峽水電站而得。水庫位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永靖縣境內,距省會蘭州7O公里,是黃河龍羊峽—青銅峽河段規劃中的第八梯級水電站,是黃河干流上一個以發電為主,兼顧灌溉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是新中國“根治黃河水害,開發黃河水利”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