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樓位于黃姚古鎮景區內建于清朝初年,為單座城門樓,平面為正方形,磚瓦結構。清朝時黃姚是湘西、桂北出海通道的名鎮,門樓上的對聯體現了這一特殊地理位置:姚江水經過桂江、西江直到珠江、南海,是連接外面世界的橋梁通道;把東門樓比喻為京城的五鳳樓,...
臨賀故城位于賀街鎮,始建于西漢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故城包括舊縣肚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古城、河東古城等四個城址、六大古暮群、寺廟二座及宋代營盤一處,內存有大量富于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包括寺廟、祠堂、捕廳、衙門、義倉、會館、文廟、石板街道...
神仙湖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福利鎮境內,距縣城9公里,坐落在具有古文化風情遺風的八百嶺村落邊。神仙湖生態休閑園總面積4平方公里,1600多畝,因鄉野情趣濃郁、生態原始古樸、自然風光迷人、鄉土氣息濃郁而聞名。...
賀州客家圍屋建于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圍屋占地面積三十多畝,分南、北兩座,相距三百米,呈崎角之勢。南座三橫六縱,有廳堂八個,天井十八處,廂房九十四間;北座四橫六縱,有廳堂九個,天井十八處,廂房一百三十二間。整座圍屋建筑為方形對...
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湘、桂、粵三省(區)交界處的萌諸嶺南端廣西賀州市境內,位于賀州市東北面,距市區(八步)21公里,總面積8000公頃,具有峰高谷深、山勢雄偉、森林繁茂、動植物資源豐富、瀑飛溪潺、環境幽雅等特點,集“雄、奇、秀、幽”于一體...
秀水村位于賀州市富川縣西北側,距離縣城車程約30公里,是一處古色古香的古老村莊。這里從唐代開始著名,唐宋元明幾代,村莊里先后出過一位狀元和二十六位進士,因此被稱為秀水狀元村。有意思的是,村莊里所有人都姓毛,而且據傳說與韶山毛氏是本宗,毛主席...
滑水沖自然保護區是廣西東部保護較好的一處次生原始森林保護區,面積多達18萬畝,內有大量稀珍動植物,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植物:黃腹角雛、毛冠鹿、掃尾豪豬;青錢柳、南華木、三尖杉等。其中孑遺植物——桫欏樹群,具有“植物活化石”的美稱,是和恐龍...
黃洞清灣瑤寨位于賀州市黃洞瑤族鄉境內,距市中心32公里,瑤寨山青水秀,風景迷人,古風猶存,為世界僅有的土瑤民族風情,為瑤寨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集民族風情、探秘、旅游觀光、度假為一體,是*的旅游去處。...
回瀾橋,位于油沐鄉中崗村與油草村之間,建于明萬歷年間,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重修。由三孔石橋、橋廊、橋亭、閣樓組成,全長37.54米、寬4.6米、高4米,占地面積270平方米,建筑面積187.70平方米。橋長30.43米、高4米、寬4....
“盤道石魚”為黃姚古鎮八景之一。黃姚古鎮有一條街叫鯉魚街,原來在鋪石板時,在街中心碰上一塊天然石板露出的石脊,石匠們匠心獨運,將石脊鑿成一條長約兩尺的石魚,突出街中心,高于街面約3寸許,搖頭擺尾,形態生動,稱為“盤道石魚”,由此可見當年石匠...
“司馬第”是黃姚古鎮代表性景點之一,位于黃姚龍畔街,是黃姚民宅的代表。“司馬第”為清代建筑,是一座沿著地勢遞進式的老宅院。
一進廳里,隔扇上精美的鏤花雕飾就吸引住人的眼光。前座與后座的檐墻上,也繪有山水、花鳥和一些神話故事。司馬第的建筑格局...
紅色旅游景點英家起義舊址——英家粵東會館,位于鐘山縣英家鎮,距縣城27公里。英家粵東會館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為四合院式結構,建筑面積近1000平方米,以麻石、琉璃瓦、水磨磚、木頭為主要建筑材料。
會館門前檐柱梁枋斗拱間浮雕壁...
桂江生態旅游景區位于賀州市昭平縣,上起文竹鎮臨江村,下至昭平鎮富裕村下福電站。全長約25公里,以昭平旅游集散中心為主,景區主要瀏覽節點包含寶塔公園、松林峽、臨江新村、翡翠灣半島。這里江水如青羅玉帶,秀美天成,兩岸青山黛綠,翠竹掩映,沿途自然...
明城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都龐嶺余脈的西屏山下、富江上游的瞭高嶺旁。據舊縣志載,該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始為土墻,明萬歷年間(1573年~1620年)改為磚墻。城墻周長2113米,高6米,寬2.7米,垛口909個,城東西距500米...
紫云洞景區是八步盆地上一座獨立的石灰巖石山溶洞,是株羅紀時期地質裂變時海平面抬升形成的一座長條狀石山。該座石山外觀高僅一百余米,長約800余米,但經歷了一億九千萬年的巖溶浸蝕之后,其地下溶洞全長約6公里,一條地下河在洞中時隱時現,目前開發的...
石跳橋是黃姚古鎮景點之一,整座橋長19m,由31個石墩組成,石墩由兩塊高矮不同長寬相同(約35㎝)的正方形面青石條組成。高石墩露出水面,較矮的石墩埋于下方,起支撐作用,而31個石墩間距按人行走步伐恰當排列,既利人行,又不影響泄洪。而且由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