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諾遺址位于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的昌都縣,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年代為距今4000~5000年。卡若遺址發現于1978年,是考古界公認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遺址之一。若遺址的房屋建筑。據初步分析,大體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木結構的草泥墻建筑。以草拌泥筑墻可以增強堅固性能,使其不開裂縫。居住面用土墊平,然后夯實或烘烤,使其堅固耐用,房屋中央有石頭砌成的爐灶。室內和房子四周較均勻地分布有柱洞。另一類為半地穴式的卵石墻建筑,居住面規整而堅硬。墻壁用石塊靠穴壁壘砌,黃泥抹縫,多為方形,從村落布局看,當時人們居住的區域已有一定規律。房屋遺跡像是打破了疊壓關系,比較復雜,可以分為3期遺存,至少延續了500年左右。原始村落布局除房屋外,還發現有石鋪路、石墻建筑、窖穴等,說明居住者在努力改善居住條件。卡若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的粟粒和谷灰,這說明早在4000多年前,西藏就有了原始的種植業。同時已經知道選擇適應性能良好、抗逆性很強的票來種植。據考古學家發現,粟這種糧食作物在我國種植已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這里出土的粟粒和谷灰同西安半坡遺址窖穴中的粟粒和谷灰情形基本上是一致的。看來,卡若遺址的先民當時是以農業為其生活的主要來源,狩獵和采集則是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
- 景點介紹
景點推薦
-
卡若遺址
卡諾遺址位于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的昌都縣,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年代為距今4000~5000年。卡若遺址發現于1978年,是考古界公認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遺址之一。 若遺址的房屋建筑。據初步分析,大體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木結構的草泥...
-
東壩野生葡萄田園
東壩地處怒江峽谷中,海拔2000余米,四季分明,素有“左貢小江南”的美譽。這里民風古樸,人們熱情樸實,性格極為奔放。這里的建筑高大,設計精妙,做工精細,風格獨特,外觀雄偉壯觀、里面富麗堂皇,猶如宮殿,在左貢昌都地區乃至整個西藏堪稱一絕。左貢...
-
業拉山
怒江山(怒江山)位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八宿縣內。埡口于G318,標高4658米。從4120米的邦達鎮過了埡口之后,便是著名的“怒江72拐”,又稱“九十九道拐”。這些拐又急又陡不說,大多都是U型彎。每個拐都堆集著二、三十公分厚的泥,汽車一過車...
-
鹽井鹽田
鹽井屬芒康縣,是“茶馬古道”在西藏的首站,海撥3000米左右,緊依瀾滄江,鄉所在兩側都是4000多米的高山。江兩岸鹵水豐富,呈自然泉涌狀而出。人們在各泉眼處壘石固水,形成一處井鹽,然后背取鹵水至江邊低平處,同樣地圍成田,讓日光蒸曬,水盡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