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石經中規模較大、歷史較久的文化珍品。存于北京房山縣云居寺石經山。山在云居寺東,故又稱東峰。高約500公尺,開鑿九洞,分上下二層。下層二洞,自南而北為*、二洞;上層七洞,以雷音洞為中心,右面為第三、四洞,雷音洞為第五洞,左面順次為第六、七、八、九洞。九洞之中以雷音洞開鑿較早,原作經堂,稱石經堂,有石戶可啟閉。其余八洞在貯滿石經后即以石塞戶熔鐵錮封。至遼金時,又于山下云居寺西南隅開辟地穴二處,埋藏石經后合而為一,其上建塔鎮之,稱壓經塔。房山石經由隋靜琬(即智苑)發起刻造。靜琬繼承其師慧思遺愿,自隋大業(605~617)年間開始籌劃,至唐貞觀十三年(639),刻完《涅槃經》后即圓寂。據考證,靜琬除刻《涅槃經》外,還有貞觀八年所刻《華嚴經》,以及嵌于雷音洞四壁的《維摩經》、《勝鬘經》等經石146塊。繼承靜琬刻經事業的弟子可考者有所謂導公、儀公、暹公和法公等四人。唐開元年間,由于帝室的支持,靜琬的第四代弟子惠暹在雷音洞(石經堂)下辟新堂兩口(即今*、二洞),鐫刻石經。中晚唐時期,由于當地官吏的支持和佛徒的施助,先后刻有石經100余部,經石4000多塊,分藏于九個石洞。唐末五代戰亂,石經的刻造陷于停頓。至遼代繼續鐫刻。據清寧四年(1058)趙遵仁《續鐫成四大部經成就碑記》載,涿州刺史韓紹芳曾清點藏于石洞中的石經數量:自太平七年(1027)至清寧三年,有續鐫造《般若經》80卷,計碑24
- 景點介紹
景點推薦
-
北京國際藥膳博物館
北京國際藥膳博物館 ?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北京小湯山醫院內,建于1995年,館內以豐富的藥膳資料介紹了中國藥膳文明發展史,并展出清時湯泉行宮的部分文物。設有藥膳餐廳。...
-
云岫谷風景區
景區內花木蔥蘢,深處還保存有原始森林。云岫谷山谷基巖為紅色安山巖,春、夏、秋三季清澈湍急的溪水奔流于紅色的巖石之上,輔之以蔥郁的林木,在陽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斕,令人稱奇,屬華北一絕,云岫谷特色景點有40多處。景區分為密云國際狩獵場、現代化飛碟...
-
王府井
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是具有數百年悠久歷史的著名商業區,在北京享有金街的美譽,王府井大街的南口緊鄰著名的長安街,由南向北全長810米,是北京唯一一條步行商業街,在大街兩側分布著765家大大小小的商店。 在這里,每隔幾米就會有供游客休息的長椅,為了...
-
匯通祠
匯通祠位于什剎海西海西北小島上。明永樂年間始建,舊稱法華寺,又稱鎮水觀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改名為匯通祠。 祠坐北朝南。山門1間,石券門,模盤大門兩扇。前殿3間,配房東西各3間,匾曰“潮音普覺”,“功兼利濟”。后樓3間,二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