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議
詞語解釋
異議[ yì yì ]
⒈ ?不同的意見。
例每有四方異議,輒召入問籌策。——《后漢書·耿列傳》
異議蜂起,高談不息。——唐·盧照鄰《南陽公集序》
持異議。
英objection; dissent;
⒉ ?法律用語。指法官對案件判斷有不同意見。
例提出異議。
英opinion;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異議”。
⒉ ?不同的意見。
引《后漢書·耿弇傳》:“以列侯奉朝請,每有四方異議,輒召入問籌策。”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內外清謐,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無異議。”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一》:“林少穎 云:‘其所以相接而成文者,蓋弟子見其事相類而録之,本無異議。’”
巴金 《春》一:“覺新 看見大家都這樣主張,也就沒有異議。”
⒊ ?指持不同意見。參見“異義”。
引《漢書·息夫躬傳》:“躬 掎 祿 曰:‘臣為國家計幾先,謀將然……臣與 祿 異議,未可同日語也。’”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當今之世,則人人異議,以惑陛下之聽。”
⒋ ?法律用語。指法官對獄案判斷有不同意見者,得提出另行討論。
引《唐律·斷獄·疑罪》:“諸疑罪,各依所犯,以贖論。即疑獄,法官執見不同者,得為異議。議不得過三。”
長孫無忌 等疏議:“‘即疑獄’,謂獄有所疑,法官執見不同,議律論情,各申異見,‘得為異議’,聽作異同……如丞相以下,通判者五人,大理卿以下五人,如此同判者多,不可各為異議,故云‘議不得過三’。”
國語辭典
異議[ yì yì ]
⒈ ?別有所見的議論或持反對的意見。
引宋·無名氏《梁公九諫》:「策立武三思之事,諸大臣盡皆拜舞謝勅,惟有卿不拜,朕想卿必有異議。」
《三國演義·第一四回》:「群臣皆懼操勢,亦莫敢有異議;遂擇日起駕。」
反贊同
⒉ ?法律上對于法院或行政官署之處分不服時,或契約當事人之一方,對于他一方表示反對時,所提出之意見,稱為「異議」。
※ "異議"的意思解釋、異議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最近反義詞查詢:
侵犯的反義詞(qīn fàn)
機敏的反義詞(jī mǐn)
黑夜的反義詞(hēi yè)
開源的反義詞(kāi yuán)
協助的反義詞(xié zhù)
壓縮的反義詞(yā suō)
愕然的反義詞(è rán)
正門的反義詞(zhèng mén)
久而久之的反義詞(jiǔ ér jiǔ zhī)
失敗的反義詞(shī bài)
公共的反義詞(gōng gòng)
分開的反義詞(fēn kāi)
小心翼翼的反義詞(xiǎo xīn yì yì)
制定的反義詞(zhì dìng)
爭奪的反義詞(zhēng duó)
平房的反義詞(píng fáng)
依附的反義詞(yī fù)
及時的反義詞(jí shí)
傲慢的反義詞(ào màn)
地獄的反義詞(dì yù)
美女的反義詞(měi nǚ)
開始的反義詞(kāi shǐ)
同類的反義詞(tóng lèi)
向前的反義詞(xiàng qián)
浩浩蕩蕩的反義詞(hào hào dàng dàng)
更多詞語反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