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ù jí bù lí
注音ㄅㄨˋ ㄐ一ˊ ㄅㄨˋ ㄌ一ˊ
成語解釋
不即不離
繁體不即不離
⒈ ?佛教用語,不接近亦不遠離(指人際關系)
英keep sb.at a respectful distance;
⒈ ?佛教語。謂諸法相狀雖異而性體則一。
引《圓覺經》卷上:“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唐 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卷七:“但法生時,緣起力大,即一體上,有二影生,更互相望,不即不離。”
宋 蘇軾 《周文炳瓢硯銘》:“不即不離,孰曰非道人之利器。”
⒉ ?形容既不親近,也不疏遠。
引《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到了夫妻之間便合他論房幃資格,自己居右,處得來天然合拍,不即不離。”
黃遠庸 《政海之一勺》之一:“國民黨之對 袁,內部不知如何,而表面確止在不即不離之間。”
⒈ ?佛教用語。謂眾生和佛的關系,既不是等同,也不是兩個個別體。后多比喻對人的態度,既不親近,也不疏遠。
引《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不即不離,無縛無脫。」
例如:「她不即不離的態度,讓他苦惱萬分。」
近若即若離
1.“不即不離,若即若離”是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2.他們倆多年來始終保持著不即不離的關系。
3.他倆談戀愛已兩年多了,還是那么不即不離的,令人費解。
4.他倆談戀愛已兩年多了,時冷時熱,還是那么不即不離的,令人費解。
5.她心念一動,隨后不即不離地跟在他們身后。
6.他們退后,那些黑老鼠就在后面保持著一定距離不即不離地跟著,給田中麗奈他們幾人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7.他倆談戀愛已兩年多了,還是那么不即不離的,令人費解。
8.他倆談戀愛已兩年多了,時冷時熱,還是那么不即不離的,令人費解。
9.“學”與“教”是推行、灌輸禮的有效機制,禮的形上本源價值與禮的繁文縟節具有不即不離的性質等方面。
10.秋水寒的兩名部下卻是甚有經驗,同時撤刀后退,與林鈺不即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