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即不離
詞語解釋
不即不離[ bù jí bù lí ]
⒈ ?佛教用語,不接近亦不遠離(指人際關系)
英keep sb.at a respectful distance;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謂諸法相狀雖異而性體則一。
引《圓覺經》卷上:“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唐 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卷七:“但法生時,緣起力大,即一體上,有二影生,更互相望,不即不離。”
宋 蘇軾 《周文炳瓢硯銘》:“不即不離,孰曰非道人之利器。”
⒉ ?形容既不親近,也不疏遠。
引《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到了夫妻之間便合他論房幃資格,自己居右,處得來天然合拍,不即不離。”
黃遠庸 《政海之一勺》之一:“國民黨之對 袁,內部不知如何,而表面確止在不即不離之間。”
國語辭典
不即不離[ bù jí bù lí ]
⒈ ?佛教用語。謂眾生和佛的關系,既不是等同,也不是兩個個別體。后多比喻對人的態度,既不親近,也不疏遠。
引《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不即不離,無縛無脫。」
例如:「她不即不離的態度,讓他苦惱萬分。」
近若即若離
最近近義詞查詢:
回答的近義詞(huí dá)
半信半疑的近義詞(bàn xìn bàn yí)
百戰百勝的近義詞(bǎi zhàn bǎi shèng)
順便的近義詞(shùn biàn)
忠肝義膽的近義詞(zhōng gān yì dǎn)
內里的近義詞(nèi lǐ)
相關的近義詞(xiāng guān)
參加的近義詞(cān jiā)
堅決的近義詞(jiān jué)
普通的近義詞(pǔ tōng)
可有可無的近義詞(kě yǒu kě wú)
處處的近義詞(chù chù)
冒充的近義詞(mào chōng)
相交的近義詞(xiāng jiāo)
不妨的近義詞(bù fáng)
取締的近義詞(qǔ dì)
同伙的近義詞(tóng huǒ)
堂堂正正的近義詞(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具備的近義詞(jù bèi)
意外的近義詞(yì wài)
替身的近義詞(tì shēn)
自出機杼的近義詞(zì chū jī zhù)
思想的近義詞(sī xiǎng)
鬼鬼祟祟的近義詞(guǐ guǐ suì suì)
幾乎的近義詞(jī hū)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
相關成語
- èr mǎ二馬
- mù shì目視
- zhào dùn rì趙盾日
- zài zào再造
- yì dù義度
- rì yòng日用
- wú fǎ wú tiān無法無天
- shí jī時機
- xuàn mù què旋木雀
- qīng lài青睞
- mén jìn門禁
- jiā céng bō li夾層玻璃
- mìng mín命民
- zào fǎng造訪
- lù dēng路燈
- shuō dōng dào xī說東道西
- rén lái rén wǎng人來人往
- miàn qián面前
- miàn mù quán fēi面目全非
- zhǐ jiào指教
- hòu lái后來
- dòu bǎi cǎo斗百草
- zhí fāng dà直方大
- pǐ lǐ pǐ qì痞里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