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詞語解釋
朱熹[ zhū xī ]
⒈ ?(1130-1200)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在哲學上發(fā)展了二程(顥、頤)關于理氣關系的學說,集理學之大成,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世稱程朱學派。認為理氣相依而不能相離,但“理在先,氣在后”。主張啟發(fā)式教育方法,反對死記硬背。對經(jīng)學、史學、文學以及自然科學也有研究與貢獻。著作有《四書集注》、《朱子語類》、《朱文公文集》等。
國語辭典
朱熹[ zhū xī ]
⒈ ?人名。(西元1130~1200)?字元晦,后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庵、紫陽。宋婺源人,僑寓建州。曾講學于建陽考亭,因號考亭,晚筑草堂于云谷山,又號云谷老人。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謚文,后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寶慶中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徽國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編次著述之書甚多,所注四書,明清科舉奉為程準。
英語Zhu Xi or Chu Hsi (1130-1200)?, also known as Master Zhu 朱子, Song dynasty Confucian writer and propagandist, founder of neo-Confucianism
德語Zhu Xi (Neokonfuzianer)? (Eig, Pers, 1130 - 1200)?
法語Zhu Xi
分字解釋
※ "朱熹"的意思解釋、朱熹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淳熙三年,考亭先生朱熹與象山先生陸九淵相會于江西上饒鵝湖寺,二人為儒家正統(tǒng)辯論爭持,為儒武優(yōu)劣比武較技,以至互相嘲諷,不歡而散。
2.年份:南宋光宗紹熙年間,一代大儒朱熹將儒家經(jīng)典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匯集一起刊刻,合稱四書。再加上先秦的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五經(jīng)。
3.朱熹提出“讀書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不專心什么也學不到。
4.朱熹理學理論的首要宗旨是通過一套人性的修養(yǎng)方法,以革除“習氣”對本性的障蔽,進而促使?jié)摯娴牡赖卤拘匀鐚嵳蔑@。
5.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6.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出自: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yǎng)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7.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朱熹
8.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朱熹
9.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朱熹
10.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因金山寺的秀氣、靈氣,到此觀光小住,如抗倭名將張經(jīng)、明代狀元翁正春、閩劇始祖曹學佺、宋理學大師朱熹等共30多位。
相關詞語
- zhū gān yù qī朱干玉戚
- zhū cǎo朱草
- zhū mù朱木
- zhū yī guān朱衣官
- zhū yī niǎo朱衣鳥
- zhū què朱雀
- zhū lǐ朱里
- zhū gān朱干
- zhū gū朱姑
- zhū yī lì朱衣吏
- zhū yī láng朱衣郎
- zhū guāng yà朱光亞
- jìn zhū jìn mò近朱近墨
- fēi zhū飛朱
- zhū jiè朱介
- zhū fèng朱鳳
- zhū bān朱班
- zhū fū朱跗
- zhū zhòng朱仲
- zhū jià朱價
- zhū fū zǐ朱夫子
- zhū niǎo mén朱鳥門
- tǔ zhū土朱
- zhū yē朱耶
- zhū dā朱耷
- nòng fěn tiáo zhū弄粉調(diào)朱
- luó mì ōu yǔ zhū lì yè羅密歐與朱麗葉
- zhū chún liú chǐ朱唇榴齒
- xī wēi熹微
- zhū biē朱鱉
- zhū dǐng hè朱頂鶴
- zhū yàn朱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