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彘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矢聲,其余象豬頭、腳。本義:彘本指大豬,后泛指一般的豬)
(2) 同本義 [pig;swine]
彘,豕也。后蹏廢謂之彘。——《說文》
彘,豬也。——《小爾雅》
食黍與彘。——《禮記·月令》。注:“水畜也。”
彘者,北方之牲也。——《賈子胎教》
竹山有獸焉,名曰毫彘。——《西山經》。注:“貆豬也。吳楚呼鸞豬。”
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殺彘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雞豚狗彘。——《孟子·梁惠王上》
賜之彘肩。——《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與一生彘肩。
(4) 又
加彘肩上。
(5) 又如:彘狗不如;如彘牢;豬圈),(彘肩(即肘子。作為食物的豬腿的最上部分);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壯之氣)
(6) 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霍縣東北 [Zhi,anc.place's name]
三年,乃流王[ 厲王]于 彘。——《國語》
(7) 姓
康熙字典
彘【寅集下】【彐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集韻》《韻會》直例切,音滯。《說文》豕也。後蹄廢謂之彘。從彑,矢聲。從二匕,彘足與鹿足同。《玉篇》豬也。《禮·月令》孟夏之月,天子乃以彘嘗麥。《註》彘,水畜。《史記·貨殖傳》澤中千足彘,其人與千戸侯等。
又草名。《本草》茢薽,一名彘顱。
又司彘,國名。《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司彘之國。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河東郡彘縣,順帝改曰永安。
又姓。《廣韻》左傳有彘恭子。
又與璏通。《集韻》璏省作彘。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彘【卷九】【彑部】
豕也。後蹏發謂之彘。從彑矢聲;從二匕,彘足與鹿足同。直例切
說文解字注
(彘)豕也。與豕篆下彘也爲轉注。後蹏廢謂之彘。廢、鈍置也。彘之言滯也。豕前足僅屈伸。後足行步蹇劣。故謂之廢。從彑。從二匕。矢聲。直例切。十五部。彘足與鹿足同。說從二匕之意也。鹿、?、能足皆從二匕。
- 彘的詞語 組詞
- 彘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