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兕
〈名〉
(象形。本義:雌性犀牛) 同本義 [male rhinoceros]
兕,如野牛而青,象形。——《說文》
唐叔射兕于徒林。——《國語·晉語》
兕甲壽二百年。——《考工記·函人》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論語·季氏》
康熙字典
兕【子集下】【兒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6畫
〔古文〕《唐韻》徐姊切《集韻》《韻會》序姊切,音祀。《說文》狀如野牛而靑。象形。本作。《爾雅·釋獸》兕似牛。《註》一角,靑色,重千斤。《疏》其皮堅厚,可制甲。交州記,角長三尺餘,形如馬鞭柄。《儀禮·鄕射禮》大夫兕中各以其物獲。《註》兕,獸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兕甲六屬。
又,兕甲壽二百年。《韻會》陸佃云:兕善抵觸,故先王制罰爵以爲酒戒。《詩·周南》我姑酌彼兕觥。《傳》兕觥,角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