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侜
〈動〉
(1) 欺騙 [tell a lie]
侜,有癰蔽也。從人,舟聲。——《說文》。字亦作倜。
誰侜予美?——《詩·陳風·防有鵲巢》。傳:侜張,誑也。《爾雅》釋訓:侜張,誑也;釋文或作倜,按侜張雙聲連語。《書·無逸》、诪張為幻,作诪張,亦同。《論語》,朱張柳下惠少連,鄭本作侏張。按,和光同塵,輕世肆志之意,即 孔子所謂降志辱身, 孟子所謂不恭。
(2) 又如:侜張為幻(欺誑作偽)
康熙字典
侜【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說文》有廱蔽也。《詩·風》誰侜予美。
又與同。侜張猶張,誑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侜【卷八】【人部】
有廱蔽也。從人舟聲。《詩》曰:“誰侜予美?”張流切
說文解字注
(侜)有廱蔽也。廱今之壅字。陳風防有鵲巢曰。誰侜予美。爾雅及傳曰。侜張、誑也。誑亦壅蔽之意耳。許不用毛傳者、許以侜張乃尙書譸張之假借字。非侜之本義。故易之。從人。舟聲。張流切。三部。詩曰。誰侜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