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涕
〈名〉
(1) (形聲。從水,弟聲。先秦時期,“涕”指眼淚,后來出現了“淚”,兩字就同義并用了。本義:眼淚)
(2) 同本義 [tears]
涕,泣也。——《說文》。段注:“泣也二字當作目液也三字。轉寫之誤也。 毛傳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湯問》
涕流離而從橫。——司馬相如《長門賦》
涕零如雨。——《詩·小雅·小明》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楚辭·離騷》
臨表涕零。——諸葛亮《出師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涕淚滿衣裳。——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3) 又如:涕泗(眼淚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snivel]
目淚下落,鼻涕長一尺。——王褒《僮約》
攀柏悲號,涕淚著樹,樹皆枯。——《晉書·王褒傳》
(5) 又如:涕唾(鼻涕和唾液);涕淚(鼻涕和眼淚。亦專指眼淚)
(6) 痰 [phlegm]
肺中寒,吐濁涕。——《金匱要略》
詞性變化
◎ 涕
〈動〉
(1) 流淚;哭泣 [shed tears]
涕,涕流貌。——《說文》
不敢唾涕。——《禮記·內則》
父母唾涕不見。
因笑王、 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 陳高《念奴嬌》
(2) 又如:涕欷(流淚嘆息);涕淫淫(淚流不止的樣子);涕洟(涕淚俱下;哭泣);涕血(泣血);涕泗滂沱(沲)(涕淚如雨);涕漣(淚流不斷的樣子)
康熙字典
涕【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音體。《說文》泣也。《玉篇》目汁出曰涕。《詩·邶風》泣涕如雨。
又竹名。《東方朔·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涕竹。
又兆卦之名。《史記·宋世家》乃命卜筮曰涕。《索隱》涕音亦,尚書作驛。孔安國曰:氣絡繹連續。
又《集韻》待禮切,音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計切,音替。義
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涕【卷十一】【水部】
泣也。從水弟聲。他禮切
說文解字注
(涕)泣也。按泣也二字、當作目液也三字。轉寫之誤也。毛傳皆云。自目出曰涕。篇、韻皆云。目汁。泣非其義。從水。弟聲。他禮切。十五部。
- 涕的詞語 組詞
- 涕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