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慟
慟
〈動(dòng)〉
(1) (形聲。從心,動(dòng)聲。本義:大哭) 同本義 [wail]
顏回死, 子哭之慟。——《論語(yǔ)·先進(jìn)》
我歌誠(chéng)自慟,非獨(dú)為君悲。——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
(2) 又如:慟絕(哭暈倒)
詞性變化
◎ 慟
慟
〈形〉
(1) 極其悲痛 [very grieved;sorrowful]
君與康先生捧詔慟哭。——梁?jiǎn)⒊蹲T嗣同傳》
(2) 又如:慟切(悲痛之極);慟泣(悲痛哭泣);慟怛(慘痛);慟恨(極度地悲恨);慟悼(悲痛傷悼);慟醉(痛飲而醉);慟懷(沉痛懷念)
康熙字典
慟【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huà):15畫(huà),部外筆畫(huà):11畫(huà)
《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徒弄切,音洞。哀過(guò)也。從心動(dòng)聲。《論語(yǔ)》子哭之慟。
又葉徒紅切,音同。《晉書(shū)·愍懷傳》今爾之負(fù),抱冤於東。悠悠有識(shí),孰不哀慟。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慟【卷十】【心部】
大哭也。從心動(dòng)聲。徒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