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愉
〈形〉
(1) (形聲。從心,俞聲。本義:和悅,快樂) 同本義 [cheerful;happy;joyful]
愉,樂也。——《說文》
愉,喜也;說也。——《廣雅》
他人是愉。——《詩·唐風·山有樞》
其進之也,敬之愉。——《禮記·祭義》
愉愉如也。——《論語》
心愉于內。——《史記·司馬相如傳》
桀之治天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莊子》
上稱三皇五帝之業,以愉其意。——《呂氏春秋》
(2) 又如:愉怡(快樂和悅);愉心(愉悅心情);愉目(悅目);愉色(和悅的神色)
康熙字典
愉【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腴。從心兪聲。《玉篇》悅也,顏色樂也。《禮·祭義》必有愉色。《論語》愉愉如也。《註》愉愉,和悅之貌。
又《爾雅·釋詁》樂也。《詩·唐風》他人是愉。《註》安閒之樂也。
又《爾雅·釋詁》服也。《註》謂喜樂而服從也。
又懌也。《前漢·安世房中歌》高賢愉愉民所懷。《註》愉愉,懌也。《集韻》或作婾。
又與愈通。詳愈字註。
又《集韻》《韻會》他侯切,音偸。《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俗敎安,則民不愉。《註》愉,音偸,謂朝不謀夕也。《疏》偸,茍且也。
又勇主切,音窳。《爾雅·釋詁》勞也。《註》含或作窳。《疏》愉,懶也。郭璞曰:勞苦者多懶愉也。
又葉員丘切,音尤。《張衡·東京賦》敬愼威儀,示民不偸。我有嘉賔,其樂愉愉。◎按《說文》愉訓薄援,恌爲愉,皆不合經解。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愉【卷十】【心部】
薄也。從心俞聲。《論語》曰:“私覿,愉愉如也。”羊朱切
說文解字注
(愉)薄也。薄本訓林薄、蠶薄。而叚爲淺泊字。泊水部作洦。凡言厚薄皆?泊之叚借也。此薄也當作薄樂也。轉寫奪樂字。謂淺薄之樂也。引申之、凡薄皆云愉。唐風。他人是愉。傳曰。愉、樂也。禮記曰。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此愉之本義也。毛不言薄者、重樂不重薄也。鹿鳴。視民不恌。傳曰。恌、愉也。許書人部作佻、愉也。周禮。以俗敎安。則民不愉。鄭注。愉謂朝不謀夕。此引申之義也。淺人分別之。別製偷字、從人。訓爲偷薄。訓爲茍且。訓爲偷盜。絕非古字。許書所無。然自山有樞鄭箋云愉讀曰偷。偷、取也。則不可謂其字不古矣。從心。俞聲。羊朱切。古音在四部。論語曰。私覿愉愉如也。鄉黨篇文。覿者、儥之俗字。愉愉、聘禮作俞俞。論語鄭注云。愉愉、容色和也。正薄樂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