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夕
〈名〉
(1) (指事。從月半見。本義:黃昏,傍晚)
(2) 同本義 [sunset;dusk]
夕,莫也。——《說文》
日之夕矣。——《詩·王風·君子于役》
日東則景夕多風。——《周禮·大司徒》。司農注:“謂日跌景乃中立表之處,大東近日也。”
初昏為夕。——《書·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 ——《周禮·地官·司市》
瘦影寫微月,疏枝橫夕煙。——宋· 陸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范仲淹《岳陽樓記》
(3) 又如:夕暉(夕陽的余暉);朝發夕至;夕靄(黃昏的云氣);夕市(傍晚進行的集市貿易)
(4) 夜 [evening;night]
今夕何夕。——《詩·唐風·綢繆》
以永今夕。——《詩·小雅·白駒》
朝而不夕。——《左傳·成公十二年》
以朝夕燕出入。——《周禮·道仆》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易·乾》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
(5) 又如:朝乾夕惕(形容終日勤奮工作,戒勉不已);終夕不寢;通夕不寐;終夕;風雨之夕;住宿一夕;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前夕
(6) 指一年的最后一季或一個月的下旬 [last period]
晡時至黃昏為日之夕;下旬為月之夕;自九月盡至十二月為歲之夕。——《洪范·五行傳》注
月夕卜宅。——《荀子·禮論》
(7) 通“汐”。晚潮 [nighttide;erening tide]
官賦軌符,乘四時之朝夕。——《管子·國蓄》
詞性變化
◎ 夕
〈動〉
傍晚朝見君主[have an audience with an emperor in the evening]
古者旦見曰朝,暮見曰夕。——柳宗元《朝日說》
百官承事,朝而不夕。——《左傳·成公十二年》
康熙字典
夕【丑集下】【夕部】 康熙筆畫:3畫,部外筆畫:0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爲歲夕,晦爲月夕,日入爲日夕也。《詩·小雅》以永今夕。
又朝見曰朝,夕見曰夕。《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註》夕見于朝以諫也。
又七夕。《齊諧記》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荊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
又官名。夕郞,漢制,給事黃門之職。
又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諸夕室。
又山名。《山海經》渾夕之山。
又曹夕之山。
又姓。望出巴郡。見《統譜》。
又斜也。《呂覽》正坐于夕室,謂室斜而正其坐也。
又與昔通。《莊子·天運篇》通昔不寐。
又葉在爵切,音皭。猶宿也。《詩·齊風》齊子發夕。《陸德明疏》發朝也。葉上鞹薄。《說文》從月半見。《徐曰》月字之半,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爲夕。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夕【卷七】【夕部】
莫也。從月半見。凡夕之屬皆從夕。祥易切
說文解字注
(夕)也。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從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從月半見。祥易切。古音在五部。凡夕之屬皆從夕。
- 夕的詞語 組詞
- 夕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