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汐
〈名〉
(1) (形聲。從水,夕聲。本義:晚潮)
(2) 同本義 [nighttide;evening tide]
潮汐去還,誰所節(jié)度?——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
會夏旱水涸沙漲,有汐無潮。——清· 魏源《圣武記》
(3) 又如:汐潮(白天漲落的叫潮,晚上漲落的叫汐)
(4) 水名 [Xi River]。在河南省登封縣
汐,水名,出陽城山?!都崱?/p>
康熙字典
汐【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3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祥亦切,音席?!额惼匪3鲫柍巧较隆R辉缓3毕匾?。海濤早曰潮,夕曰汐?!稏|海漁翁海潮論》地浮與大海隨氣出入上下。地下,則滄海之水入於江,謂之潮。地上,則江湖之水歸之滄海,謂之汐。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夕【卷七】【夕部】
莫也。從月半見。凡夕之屬皆從夕。祥易切
說文解字注
(夕)也。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從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從月半見。祥易切。古音在五部。凡夕之屬皆從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