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瀉
瀉
〈動〉
(1) 傾瀉 [pour down]
瀉,傾也。——《玉篇》
以澮寫(瀉)水。——《周禮·地官·稻人》
急雨如河瀉瓦溝,空堂臥對一燈幽。——宋· 陸游《雨夜》
(2) 又如:瀉淚(形容淚流如注);瀉溜(瀉下小股水流);瀉月(形容泉水如月光傾灑);瀉潤(謂雨水傾瀉滋潤。比喻帝王下施恩澤)
(3) 傾注;傾倒 [pour into;topple and fall]
吟詩欲瀉百重愁。——《水滸全傳》
(4) 又如:瀉注(傾注);瀉盆(大雨傾盆);瀉辯(滔滔不絕地辯論);瀉囊(傾囊,謂拿出所有的錢)
(5) 排泄[have diarrhea]
瀉,吐瀉。——《廣韻》
(6) 又如:瀉邪(中醫謂以藥物泄去致病的因素);瀉痢(下痢);瀉證(下瀉的癥候);瀉火(中醫為清瀉邪火實熱的一種治法);上吐下瀉
(7) 消散 [dissipate]
…,以適筋骨肉血脈,以瀉氣。——《史記》
詞性變化
◎ 瀉
瀉
〈名〉
鹽堿地 [salt-alkali field]。如:瀉土(有鹽堿不能生長草木的土壤);瀉鹵(冒鹽堿,亦指鹽堿地)
康熙字典
瀉【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5畫
《廣韻》息姐切《集韻》《韻會》洗野切《正韻》先野切,音寫。《玉篇》傾也。一曰瀉水也。謝靈運詩:石磴瀉紅泉或作寫。《周禮·稻人》以澮寫水。
又《類篇》一曰鑑形。
又《廣韻》《正韻》司夜切《集韻》《韻會》四夜切,音卸。鹵也。《王充·論衡·書解篇》地無毛,則爲瀉土。
又吐瀉也。《釋名》揚豫以東,以吐爲瀉。
又泄也。《揚子·方言》泄瀉,爲注下之癥。
- 瀉的詞語 組詞
- 瀉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