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http://m.wangrui19258.cn/d/file/zi/zidian3655.png)
謠
部首讠部 總筆畫(huà)12畫(huà)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行火 統(tǒng)一碼8C23
筆順丶フノ丶丶ノノ一一丨フ丨
名稱點(diǎn)、橫折提、撇、點(diǎn)、點(diǎn)、撇、撇、橫、橫、豎、豎折/豎彎、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謠(謡)
⒈ ?大眾編的反映生活的歌:民謠。歌謠。童謠。
⒉ ?憑空捏造的不可信的話:謠言。謠傳(
)。謠諑(造謠誣蔑的話)。⒊ ?古代指不用樂(lè)器伴奏的歌唱:“我歌且謠”。
異體字
- 謠
- 謡
- ?
漢英互譯
ballad、hearsay、rumor
造字法
形聲:左形右聲
English
sing; folksong, ballad; rumor
※ 謠的意思、基本解釋?zhuān){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謠
謡
〈動(dòng)〉
(形聲。)
有章句曰歌,無(wú)章曲曰謠。——《韓詩(shī)章句》
辨妖祥于謠。——《國(guó)語(yǔ)·晉語(yǔ)》
其歌聲比余謠。——《書(shū)·大傳》
西王母為王謠。——《列子·周穆王》
心之憂矣,我歌且謠。——《詩(shī)·魏風(fēng)·園有桃》
詞性變化
◎ 謠
謡
〈名〉
(1) 流言 [rumor]
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楚辭·離騷》
(2) 又如:謠誘(花言巧語(yǔ),誘人上當(dāng))
(3) 行歌,樂(lè)曲 [folk song]
吾聞文、成之世,童謠有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好為廬山謠。——李白《廬山謠》
(4) 又如:謠曲(謠言。風(fēng)謠,歌謠);民謠;童謠
康熙字典
謠【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huà):17畫(huà),部外筆畫(huà):10畫(huà)
《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餘招切,音遙。與?同。謠歌也。《爾雅·釋樂(lè)》徒歌謂之謠。《詩(shī)·魏風(fēng)》我歌且謠。《傳》曲合樂(lè)曰歌,徒歌曰謠。孫炎曰:聲消搖也。韓詩(shī)曰:有章曲曰歌,無(wú)章曲曰謠。戴侗曰:歌必有度曲節(jié),謠則但搖曳永誦之,兒童皆能爲(wèi),故有童謠也。《前漢·藝文志》孝武立樂(lè)府而采歌謠。《南齊書(shū)·五行志》歌謠,口事也。口氣逆則惡言,或有怪謠焉。
又毀也。詳諑字註。
又《集韻》或作猶。《禮·檀弓》陶斯詠,詠斯猶。
又《韻會(huì)》通作繇。《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師古註》謂若童謠,及輿人之誦。
又葉夷周切,音由。《前漢·班固敘傳》嬀巢姜於孺筮兮,旦算祀於挈龜。宣曹興敗於下夢(mèng)兮,魯衞名諡於銘謠。龜音丘。
- 謠的詞語(yǔ) 組詞
- 謠的成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