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部首覀部 總筆畫9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筆SVF 五行土 統(tǒng)一碼8981
筆順一丨フ丨丨一フノ一
名稱橫、豎、橫折、豎、豎、橫、撇點(diǎn)、撇、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要
⒈ ?索取:要賬。要價(jià)。
⒉ ?希望,想:要強(qiáng)。要好。
⒊ ?請(qǐng)求:她要我給她讀報(bào)。
⒋ ?重大,值得重視的:重要。要人。要領(lǐng)。綱要。要言不煩。
⒌ ?應(yīng)該,必須:須要。
⒍ ?將(
):將要。快要。⒎ ?如果,倘若:要是。
⒏ ?表選擇:要么。要不。要不然。
其他字義
要
⒈ ?求,有所倚仗而強(qiáng)求:要求。要挾。
⒉ ?古同“腰”。
⒊ ?古同“邀”,中途攔截。
⒋ ?古同“邀”,約請(qǐng)。
⒌ ?姓。
異體字
- ?
- 腰
漢英互譯
demand、important、must、need、shall、want、will、ask for
造字法
原為象形:像兩手叉腰
English
necessary, essential; necessity
※ 要的意思、基本解釋,要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要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中間象人形,兩旁為兩手形。表示兩手叉腰。本義:人腰)
(2) “腰”的古字 [waist]
昔者,楚靈王好細(xì)要。——《墨子》
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楚辭》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帶之。——《荀子·禮論》
(3)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間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4) 五服之一。古代指離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區(qū) [suburb]。如: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離分為五服。相傳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為要服);要荒(要服和荒服。古稱王畿外極遠(yuǎn)之地為荒服,泛指遠(yuǎn)方之國(guó));要蠻(極偏遠(yuǎn)的蠻荒之地)
(5) 姓
詞性變化
◎ 要
〈動(dòng)〉
(1) 約請(qǐng);邀請(qǐng) [invite]
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晉· 陶潛《桃花源記》
張良出,要 項(xiàng)伯。——《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說(shuō)新語(yǔ)·汰侈門》
(2) 又如:要引(邀迎薦舉);要約(邀約;邀請(qǐng))
(3) 約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莊嚴(yán)的承諾或表示某種決心。亦指所訂立的誓約、盟約 [ally;promise;pledge]
豈要黃河誓,須勒燕然石。——唐· 崔湜《寒垣行》
(4) 又如:要約(立盟;立約;約定);要契(契約;盟約)
(5) 通“徼”(
)。探求;求取 [seek;pursue]不庶幾,不要幸。——《晏子春秋·內(nèi)篇問(wèn)下》。孫星衍云:“要與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趙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呂氏春秋·愛類》。高誘注:“要,徼也。”
(6) 又如:要祿(求取利祿);要福(祈求幸福)
(7) 通“邀”。攔阻;截?fù)?[intercept]
使數(shù)人要于路。——《孟子·公孫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記·刺客列傳》
張良出,要 項(xiàng)伯。——《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8) 又如:要勒(遮攔;阻擋);要御(攔阻控制);要路(攔路;遮道)
(9) 迎候;迎接 [meet]。如:要途(迎于中途);要候(中途等候;迎候);要道(遮道;迎候于路上)
(10) 約束;禁止 [keep within bounds;restrain;prohibit]。如:要約(控制;約束);要時(shí)(限約時(shí)間)
(11) 通“約”(
)。脅迫 [force;coerce]明神洋蠲要盟。——《左傳·襄公九年》
且要盟無(wú)質(zhì)。
雖不要君,吾不信也。——《論語(yǔ)·憲問(wèn)》
以要晉國(guó)之成。——《國(guó)語(yǔ)·晉語(yǔ)三》
(12) 又如:要市(以要挾手段謀取利益或迫使對(duì)方滿足自己的某種要求);要劫(脅迫劫待)
(13) 和;會(huì)合 [join;meet]。如:要結(jié)(結(jié)合;邀引交結(jié))
(14) 審察;核實(shí) [examine;verify;check]。如:要囚(審察囚犯的供辭);要知(書簡(jiǎn)套語(yǔ)。鑒察,察知)
(15) 另見
基本詞義
◎ 要
〈名〉
(1) 要點(diǎn),綱要 [important point]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韓非子》
故其治國(guó)也,察要而已矣。——《商君書》
(2) 又如:紀(jì)要(記錄要點(diǎn)的文字);扼要(抓住要點(diǎn));要諦(要義);要竅(要訣;關(guān)鍵的辦法);要?dú)w(重點(diǎn)所在;要旨);要本(要旨;根本);要端(要點(diǎn));要令(主旨;要旨);要義(要旨);要機(jī)(猶要旨)
(3) 計(jì)數(shù)的簿書 [book]
大役與慮,事屬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賞誅。——《周禮》。鄭玄注:“要者,簿書也。考,謂考較其功。”
(4) 又如:要會(huì)(會(huì)計(jì);簿書)
(5) 權(quán)柄 [power]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lái)效。——《韓非子》
(6) 又如:要貴(猶顯貴,權(quán)貴);要?jiǎng)?謂權(quán)貴的勢(shì)力。常指居要位有權(quán)勢(shì)者)
(7) 指重要的地位或職務(wù) [important position]
以吾二人久居內(nèi)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禍及人,深宜慮之。——《晉書》
(8) 又如:要道(比喻職位要且有權(quán)有勢(shì)的人)
(9) 要子 [straw rope;cord]。用麥稈、稻草等臨時(shí)擰成的繩狀物,用來(lái)捆麥子、稻子等;捆貨物用的或打包用的條狀物。如:打要子
(10) 總要 [scheme]
要以不能免。——宋· 蘇軾《教戰(zhàn)守》
(11) 姓
要離之刺 慶忌也,倉(cāng)鷹擊于殿上。——《戰(zhàn)國(guó)策·魏策》
詞性變化
◎ 要
〈形〉
(1) 重要,重大 [important;essential]
增減要語(yǔ)。——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又如:要著(重要的措施或計(jì)謀);要囚(重要的囚犯);要局(重要部門);要具(重要的手段);要重(猶重要);要?jiǎng)t(重要的準(zhǔn)則);要切(重要適切);要月(指農(nóng)作重要的時(shí)令);要言(至言,重要的話);要?jiǎng)?wù)(重要的事務(wù));要術(shù)(重要的方法和謀略);要最(最重要的事理、事物);要?jiǎng)?指重要而政事繁忙的職位);要事;要犯
(3) 簡(jiǎn)要 [concise and to the point]
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詳。——《荀子》
(4) 又如:要屈(謂簡(jiǎn)約儀仗、屈尊同眾);要括(扼要,簡(jiǎn)括);要約(簡(jiǎn)練,精練);要言(言論簡(jiǎn)扼)
(5) 地位顯要 [powerful and influential]
北收要害之郡(要害之郡,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漢· 賈誼《過(guò)秦論》
(6) 又如:要近(顯要且能接近天子的官位);要位(顯要地位);要顯(猶顯要。亦指顯要之官);要官(顯要的職務(wù);重要的官位);要缺(重要的官位)
(7) 險(xiǎn)要,與戰(zhàn)略有關(guān)的 [strategic]。如:要會(huì)(通道要地);要沖(位在交通要道的形勝之地)
◎ 要
〈動(dòng)〉
(1) 扼守。謂扼守險(xiǎn)要 [hold (a strategic point);guard]。如:要衡(處在交通要道的形勝之地);要壤(指軍事上的要地)
(2) 討。表示希望將某種事物歸自己所有 [want;ask for;beg]。如:要錢(玩弄手段撈錢);要嘴吃(謂嘴饞向別人索取食物)
(3) 想要,希望 [wish to;want to]
要留清白。——明· 于謙《石灰吟》
要汝知聞。——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要貨(想出賣);要待(想要;待要)
(5) 使;讓;叫 [let;allow]
掃云物以貞觀,要萬(wàn)涂而來(lái)歸。——《文選·陸機(jī)·吊魏武帝文》。張銑注:“要,猶使也。”
(6) 應(yīng)當(dāng);必須 [should;must]。如:要自(應(yīng)自;須自);要須(必須;需要);要當(dāng)(自當(dāng);應(yīng)當(dāng))
(7) 即將來(lái)臨 [be going to]。如:要下雨了
(8) 表示比較;估計(jì) [compare]
他年紀(jì)稍輕一點(diǎn),臉也要瘦一些。——巴金《家》
◎ 要
<連>
(1) 表示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倘若” [if;suppose;in case]。如:要得(若要);要不價(jià)(否則;要不然)
(2) 表示選擇,相當(dāng)于要么…要么 [or;either…or…]
(3) 另見
康熙字典
要【申集下】【襾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3畫
〔古文〕《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huì)》伊消切,音邀。《博雅》約也。《論語(yǔ)》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註》久要,舊約也。《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wú)盟矣。
又求也。《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
又?也。《詩(shī)·魏風(fēng)》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又會(huì)也。《禮·樂(lè)記》要其節(jié)奏。《註》要,猶會(huì)也。《釋文》要,一遙反。
又《廣韻》勒也。
又劫也。《前漢·文帝紀(jì)》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又劾也,察也。《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之罪而要之。《疏》要,劾實(shí)也。《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
又衞圻之外,謂之要服。《書·禹貢》五百里要服。
又姓。《通志·氏族略》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
又水名。《水經(jīng)注》濡水,又東南流與要水合。
又靑要,山名。《山海經(jīng)》靑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
又高要,縣名。《一統(tǒng)志》屬?gòu)V州府。
又與腰通。《說(shuō)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今作腰。別詳肉部。
又《廣韻》於笑切。讀去聲。《篇海》凡要也,要會(huì)也。《孝經(jīng)》先王有至德要道。《晉書·宣帝紀(jì)》軍事大要有五。
又《論語(yǔ)》久要,亦讀去聲。《王安石·老人行》古來(lái)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須論久要。葉入誚韻。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與騕同。騕褭,良馬名。或作要。
又以紹切,音。與偠同。偠紹或作要紹。舒緩貌也。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要【卷三】【部】
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從,交省聲。,古文要。於消切。又,於笑切〖注〗,古文要。文二重一
- 要的詞語(yǔ) 組詞
- 要的成語(yǔ)
- yào yán bù fán要言不繁
- 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ná zéi yào zāng捉奸見雙,拿賊要贓
- zhuā jiān yào qiáng抓尖要強(qiáng)
- piàn yán jū yào片言居要
- zhuō jiān yào shuāng,zhuā zéi yào zāng捉奸要雙,抓賊要贓
- gū míng yào yù沽名要譽(yù)
- bǐng yào zhí běn秉要執(zhí)本
- fěng duō yào guǎ諷多要寡
- pán jù yào jīn盤踞要津
- bù wàng jiǔ yào不忘久要
- qià zhòng yào hài恰中要害
- qióng jí yào miào窮極要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