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楹
〈名〉
(1) (形聲。從木,盈聲。本義:廳堂前部的柱子)
(2) 同本義 [principal columns of a hall]
楹,柱也。——《說文》
旅楹有閑。——《詩·商頌·殷武》
刮楹達(dá)鄉(xiāng)。——《禮記·明堂位》
丹桓宮楹。——《春秋·莊公二十三年》
(3) 又如:楹柱(廳堂前部的柱子)
(4) 量詞。計算房屋多少的單位,一列為一楹 [a unit to count the quantity of houses]。如:有屋三楹
康熙字典
楹【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以成切《集韻》《韻會》怡成切《正韻》餘輕切,音盈。《說文》柱也。《徐鍇曰》楹言盈盈對立之狀。《詩·小雅》有覺其楹。《春秋·莊二十三年》丹桓宮楹。
又《禮·王制·桓楹疏》諸侯窆棺之制曰桓楹。
又絜楹,順滑澤也。《楚辭·卜居》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絜楹乎。或作,亦作桯。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楹【卷六】【木部】
柱也。從木盈聲。《春秋傳》曰:“丹桓宮楹。”以成切
說文解字注
(楹)柱也。釋名曰。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無所依也。按禮言東楹西楹。非孤立也。自其一言之耳。考工記。葢杠謂之桯。桯卽楹。如欒盈、史記作欒逞。其比也。從木。盈聲。以成切。十一部。春秋傳曰。丹桓宮楹。左氏莊二十三年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