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百
數
(1) (會意。從一,從白。“白”假借為“百”。本義:數詞)
(2) 十個十。一百,100 [hundred]
百,十十也。——《說文》
律中百鐘。——《淮南子·時則》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3) 又如:百輛之迎(用隆重儀式迎娶新婦);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請僧道誦經或作道場);百戶(一百戶人家;統兵百人之官)
(4) 概數。言其多,許多的,眾多的 [numerous]
千祿百福。——《詩·大雅·假樂》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樂府詩集·木蘭詩》
猿則百叫無絕。——吳均《與朱元思書》
(5) 又如:百花爭艷;百發百中;百官(眾官);百事(眾多的事物)
詞性變化
◎ 百
〈形〉
(1) 多種多樣的;各種的 [all kinds of]
百計營謀不得脫。——《聊齋志異·促織》
(2) 又如:百像圖(各種人物的畫像,是專供臨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種不同的情態)
(3) 所有;一切;凡 [all]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壯悔堂集》
(4) 又如:百業;百口(整個家族);百工;百川歸海(比喻眾望所歸)
(5) [名]∶姓
◎ 百
〈動〉
(1) 增為百倍 [increase a hundredfold]
如可贖兮,人百其身。——《詩·秦風·黃鳥》
人一能之,己百之。——《禮記·中庸》
(2) 另見
康熙字典
百【午集中】【白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1畫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從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又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又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又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又姓。百豐,列子弟子。
又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又《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葉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又葉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對花空嘆息。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百【卷四】【白部】
十十也。從一白。數,十百爲一貫。相章也。,古文百從自。博陌切文七重二
說文解字注
(百)十十也。從一白。博陌切。五部。數。句。十十爲一百。百白也。白、告白也。此說從白之意。數長於百。可以?言白人也。各本脫此八字。依韻會補。十百爲一貫。貫章也。此類舉之。百白?韻。貫章雙聲。章、明也。數大於千。盈貫章明也。各本下貫譌相。依韻會正。
()古文百。自白同。
- 百的詞語 組詞
- 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