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必
〈名〉
(1) (會意。從八,從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樁,合起來指用木桿做標記。本義:區分的標準)
(2) 標桿;標準 [guidepost]
必,分極也。——《說文》
(3) 姓
詞性變化
◎ 必
〈動〉
(1) 必須,一定要 [must]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韓非子·內儲說》
必為奇巧聲動上。——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山水必有實景。——蔡元培《圖畫》
(2) 又如:必防其漸(防微杜漸之意。在事情上還不顯著或剛剛發生的時侯就加以防止);必也正名(必須按禮教來端正名份)
◎ 必
〈副〉
(1) 必然,必定 [certainly]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
人人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鑒·唐紀》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戰哉。——《戰國策·趙策》
(2) 又如:必因(一定;定然);必敗(一定敗);必昌(一定光耀);必竟(肯定;一定)
(3) 必須 [must]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孟子》
◎ 必
<連>
倘偌;假如 [if]
必求之,吾助子請。——《左傳》
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康熙字典
必【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5畫,部外筆畫:1畫
《唐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璧吉切,音畢。《說文》分極也。從八戈。戈亦聲。《趙宧光箋》弋猶表識也,分極猶畺界也,故從八弋。
又定辭也。《詩·齊風》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又專也。《揚子·太經》赤石不奪,節士之必。《註》石不可奪堅,丹不可奪赤,猶節士之必專也。
又期必也。《論語》子絕四,毋意,毋必。
又審也。《後漢·劉陶傳》所與交友,必也同志。
又果也。《後漢·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
又必育,人名。燧人氏之佐也。《羣輔錄》必育受稅俗。《註》受賦稅及徭役,所宜施爲也。
又《字彙補》赤犮必力。山名。河水所出也。見僧宗泐記。
又《古今字考》幷列切,音縪。組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圭中必。《註》謂以組約其中央,以備失墜。◎按周禮考工釋文,必卽組也,讀如縪者,俗讀之也。弓檠之?從韋,正譌欲舉以駁《說文》,迂矣,當以《說文》爲正。
又按必字不從心,《字彙》幷入心部。《正字通》因之,取其形似,便於檢閱爾。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必【卷二】【八部】
分極也。從八弋,弋亦聲。卑吉切
說文解字注
(必)分極也。極猶凖也。木部棟極二字互訓。橦字下云。帪極也。凡高處謂之極。立表爲分判之準。故云分極。引伸爲?之必然。從八弋。樹臬而分也。弋今字作杙。八亦聲。八各本誤弋。今正。古八與必同讀也。卑吉切。十二部。
- 必的詞語 組詞
- 必的成語
- dēng gāo bì zì bēi,xíng yuǎn bì zì ěr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三人行,必有我師
-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shàng yǒu suǒ hǎo,xià bì shèn yān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多行不義必自斃
- shí bù zhī nèi,bì yǒu fāng cǎo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sǐ fū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 shàng zhī suǒ hǎo,xià bì shèn yān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chǔ suī sān hù,wáng qín bì chǔ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 chōng fèn yòu bì yào tiáo jiàn充分又必要條件
- dòng bì yuán yì動必緣義